“燃氣費暴漲”揭示了一個真相

重慶部分市民燃氣費用的暴漲的新聞,引發全網關注。相關報道稱,很多市民在多個社交平臺、網絡投訴平臺反饋,自從燃氣更換新氣表後,家裡燃氣費用普遍猛增,有的家庭的燃氣費甚至增加到以往的5倍之多。

事件發生後,當地相關部門先是低調處理,但眼看輿論越鬧越大,才展開行動,開通消費者投訴舉報和燃氣表送檢綠色通道,並啓動了正式的調查。

不過,重慶燃氣費爭議尚未落地,包括成都、南通等地,也爆出了換表後“燃氣費暴漲”的新聞。其中,知名編劇李亞玲發文稱,自己在海南2個月,成都家中居然產生了500多立方用氣量。

對於換表後“燃氣費暴漲”的原因,外界有着各種猜測和解讀,比如有人認爲燃氣表本身的質量問題,有人則說燃氣公司對燃氣表做了手腳,也有人說,燃氣公司的燃氣濃度降低,導致居民用氣量的大增。

而不管何種猜測,都表達出民衆對於目前燃氣費計量的種種不信任。這也難怪,目前燃氣費的計量,基本由燃氣公司操控,相關監管也缺乏透明,普通人根本難以一窺究竟,就如同一個巨大的黑箱。

這裡不得不說的真相是,類似的黑箱,遠不只存在於燃氣領域。

包括水費、電費,近些年來出現換表後的費用異常爭議,還少嗎?如去年,貴陽部分居民就抱怨,他們家換了新電錶後電費出現暴漲。寶雞一小區換水錶後,也出現用水量飆升。

水、電、氣等大家熟悉的領域,還是比較容易發現問題的。可其他一些涉及民衆利益的收費計量,即便有問題,也很少有人看出來。

比如,電信運營商的計費系統(包括話費、流量),真的如它們所說那麼準確嗎?多年以前,我一位在電信運營商工作的親戚,曾向我透露了同行在計費上的貓膩,說“別看人家收費標準低,其實水深着呢”。

比如,馬路上的電子眼測速儀,這些計量器具依法需要進行強制檢測認證,才能上崗,而且應當每年進行年檢,以確保其測量的準確。但是,路面那麼多電子眼,它們是否都經過規範檢測,測量是否都靠譜呢?

對此,我們雖然無從得知,但此前的新聞還是透露了一些蛛絲馬跡。

2012年,廣東省審計廳披露了部分“問題電子眼”(故障率高及部分處罰認定與事實不符),媒體事後調查發現,這些電子眼之所以會“瞎拍”,源於檢測環節的不規範,電子眼測速儀送檢率不到3%。記者驅車查看了多個路段的數十個電子眼,沒一個貼有檢測標誌。

其實,無論水、電、氣,還是電信服務、違章抓拍等測量計費,它們是否規範,存在問題,作爲監管部門往往比我們更清楚,問題在於,它們願不願查,敢不敢查。

我記得,很多年以前,就有一個新聞,四川省平武縣質監局一位王姓副局長因爲超速被處以200元罰款、扣3分的處罰,此事讓王副局長很生氣,立馬質疑測速儀不合格,並啓動調查,要求測速儀停用。

王副局長當時說,“作爲從事質監工作13年的我,本能地看了測速儀的檢定印證,要求出示罰款依據和測速報告,都沒有,更不用說計量認證……“

然而,如此敏銳專業的王副局長,你早幹嘛去了?你天天在馬路上開車,難道看不出測速儀無證上崗的問題嗎?明明看到的問題,卻當作沒看見,等到事情攤到他頭上了,纔開始履行監管職責,這操作簡直了。

涉及民衆利益的收費計量,總得靠民衆自己來操心,專業的監管一再缺位。

這種事不出問題的話,纔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