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考GRE,我拿到MIT和Princeton錄取

背景介紹

GPA:3.76

TOEFL: 103 (R: 29 L: 24 S: 23 W: 27)

本科專業:化學

申請專業:理論與計算化學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Chemistry)

錄取結果:MIT Chem、Princeton Chem、Uchicago Chem

關於課程與GPA

因爲我申請的是理論方向,所以硬核課程是避免不了的。除了化學學院的專業課、中級課程和本研合上課程之外,我也還額外修了很多物理學院、數學學院的必修課。在保證GPA的情況下,個人經驗是少選水課,留出更多的時間有效地投入在其他的地方(比如文書或科研)。在學習這些課的過程中,我也有一些很差的課程。比如,我選修物理學院的理論力學A時,總成績只有78分,但也沒有影響到最終的申請。

申請時,學校招生委員會會綜合考量你選修的課程,並且會着重關注專業課和選修的雨本專業相關的課程。通選課程分數較低對申請的影響微乎其微。所以當總體GPA不高時,一定要保證與申請方向相關的課程有較好的成績。另外,選修本專業的高級課程也會成爲一個加分項。

大部分同學在大二下學期、大三上學期開始接觸科研環境,因此大一到大二上學期是打實GPA的關鍵時期。這個階段你幾乎投入了全部的時間在課程上,更容易刷出高分。而接觸科研之後,課程投入時間會被擠佔,刷高分會佔用很大的精力。此時一半隻要穩住GPA即可。

GPA雖然重要,但不是申請的決定性因素。錄取情況並不是嚴格按照GPA高低排序的,在GPA“看得過去”的時候,招生組更可能看中科研和推薦信情況。

針對理論方向,打好理論基礎對日後科研的展開有很大幫助。沒有統計力學基礎,或者量化知識一團遭,很可能導致日後看不懂文獻,還要再回頭補課上落下的東西,這是非常低效的。

關於科研

科研是實際地體現在文書上的事情,因此科研的豐富程度與科研產出是十分重要的,它會決定了最終文書的充實性。

豐富科研經歷的過程有多種,可以多個弱相關的課題,也可以是一個研究方法做到底。我的科研經歷屬於後一種方式,這樣的好處是科研經歷比較有深度。以我自己的例子來說,我最終構造了四段經歷,但實際上這四段經歷都是圍繞一個方法展開的。在一條主線上,你可以把發展理論寫成一段,找幾個體系實際應用寫成幾段,方法工作流的工程化、優化等等寫成一段。雖然是同一個工作,但是側重點各有不同,分別構成了文書的不同部分。

需要注意的是,科研沒有捷徑可循,它不能“考前突擊”。科研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而且有時候即便投入了大量的時間,最後的結果也不一定好。所以從事科研要有沉穩的心態,不要着急,同時也坦然的面對科研上的失敗,實驗失敗都是很正常的事情,我們要考慮的是如何從失敗中總結,並且能落實到科研經歷書寫中。

從這個角度來說,科研選題似乎比較重要。所以大家在投入科研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的興趣,充分與科研導師溝通,在選擇課題時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向。同時也要和導師瞭解協商這一課題的產出情況。不同學科的產出週期是不同的,而海外申請的時間相對緊張,大家要自己權衡科研產出與課題進展。

那什麼可以算作產出呢?最實在的是論文;其次是產品產出,比如課題組產出的專利、課題組上線的軟件、你參與的學術報告(conference\senior\poster)等。如果實在沒有實際的成果,大家也要有簡潔明確的實驗總結。不要把科研當作取經一樣做成流水賬。如果你長時間沒有產出的感覺,也要思考一下是不是課題難度本身的限制,這時要多於導師溝通,改變科研思路或者及時更換課題。和師兄、導師溝通非常重要。一個靠譜的師兄也很重要,如果帶你的師兄比較摸魚,你可以有兩個選擇,一個是找到問題後主動尋求幫助,無論是找導師還是找課題組的別的同學;另一種就是直接找導師更換課題或者換一個師兄帶你(臉皮可以厚一些),切忌閉門造車!

最後是培養科研視野,在科研過程中,你不僅要對自己所做的東西精通,也要對整個領域有一個大概認識,對不同方法有大概瞭解。瞭解領域內有哪些比較強的課題組,他們在做什麼等等。這些瞭解渠道可以是每週讀文獻,看微信推送等,有時你甚至可以只看摘要。新的idea非常有利於自己課題的發展。也能爲你和國外教授Meeting的時候提供足夠的科研背景知識並幫助你phd選題。

總之,科研是需要興趣、熱情和投入,沒有捷徑可循。

關於海外科研

我個人經驗是:科研產出>海外經歷。如果在本校能夠保證產出,那麼沒有必要進行海外科研。海外科研只是一個加分項,但不是必要條件。大多數情況下海外科研是爲了一封海外老闆的推薦信。

另外由於疫情的影響,實驗組可能不再招收海外學生。需要大家主動聯繫和協商。理論組和部分實驗組可以提供遠程科研的機會。當大家決定要海外科研時,建議在寒假期間與國外導師聯繫,同時提供準備好的CV。

關於英語成績

英語測試在美國高校的申請中屬於通過性測試,只要達到要求即可通過,不需要刷分。一般來說,TOEFL大於100分(各小項大於22分)就已經滿足絕大部分學校的要求了。

因爲申請季(九月~十二月)十分繁忙,因此十分建議大家在九月份之前完成英語測試。又因爲疫情的影響,很多考場可能會取消考試,因此準備考試的時間也是越早越好,不可拖延。

TOEFL考試並不難,但也需要至少兩三週的時間準備。同時考慮到大家學期中學業繁忙,出入校不方便,因此也十分建議大家利用假期時間集中複習完成英語標化考試。如果感覺自己的英語基礎薄弱(尤其是口語和聽力),更要從長計議。複習方式可以是多刷TPO模擬,對於聽力來說,可以1.25~1.5倍速播放提高聽力能力並且節約時間。

受疫情的影響,很多學校不再要求GRE成績,因此我並沒有考GRE。

關於推薦信

雖然招生這件事需要儘可能的公平,但是教授們的connection還是很重要的。對於國內的導師來說,平時要多交流溝通,讓導師儘可能的瞭解你,多交流一些科研上的細節或者新的科研思路,這樣他在推薦信的時候能夠有材料可寫,說服力更強。對於國外的導師,現在更多的是遠程meeting,你即便跟他做了科研,可能期間也見不了幾次面,所以你也要主動的和他約時間交流。

在作用上來說,科研推薦信>課程推薦信。在能力範圍內豐富科研經歷,同時主動和課題外的導師交流。比如你的相關工作與國外某學校教授相關,你完全可以通過email和他或者相關文章作者交流想法。建立廣泛的connection,對推薦信和未來選擇PhD課題都很有幫助。

美國學校一般都會要求三封推薦信,因此建議大家提早考慮推薦信的人選。爲了防止老師臨時有事等情況,可以提前和多餘三位老師打好招呼。切忌臨近DDL再找老師要推薦信(這樣可能會有黑推)!

關於 世畢盟

非常感謝我在世畢盟的mentor(MIT博士)在申請過程中對我的幫助。在找暑研的過程中,mentor提供了很多潛在的科研方向與教授信息,也對科研方向給出了一些建議。在申請的時間規劃上,mentor提供了階段性的總結和計劃制定,讓我對申請的各個階段都有清晰的目標感。最終文書的書寫上,mentor也能對科研問題給出明確的修改意見,同時用英語幫助我組織語言段落,最終一起完成了文書的書寫工作。申請過程中,我在世畢盟的培訓師和mentor也在不斷督促我完成申請任務,對於我這種拖延症患者幫助巨大。

總而言之,申請是一個漫長且艱苦的過程。其中,與導師和學長的溝通交流非常重要,它不僅是對你的科研能力的一個評估,也是對你的情商和社交能力的鍛鍊,所以希望大家能夠在申請路上不斷堅持,最終取得好的申請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