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糧食安全 農業部補助1.4億建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農業部農業試驗所建置「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今天並舉辦「高通量表型體應用趨勢論壇」,匯聚產學研等領域專家,盼透過相關研究,確保糧食安全及農業永續。
論壇今天在位於臺中霧峰區的農業試驗所園區內舉辦,農業部政務次長鬍忠一、農試所所長林學詩與130名來自產、學、研等跨領域專家學者參與,論壇不僅聚焦在分析系統,並交流設施在臺灣推動農業永續發展的關鍵作用。
胡忠一會中表示,面對氣候變遷及永續農業課題,首要關鍵就是加速跨域創新與數位育種;論壇邀請多名涵蓋育種、AI、種原、生技種苗等跨域的臺灣農業重要產學研專家與會,探討高通量表型體技術在國內外應用與永續價值。
胡忠一說,希望透過相關研究,促進跨領域合作投入耐候種原篩選或數位育種工作,以因應未來氣候與環境變遷及挑戰,提升臺灣農業韌性及國際競爭力,確保糧食安全與農業永續性,最終達到實踐「智慧、韌性、永續及安心」的臺灣農業價值。
林學詩提到,農業部補助新臺幣1億3900萬元,在農試所園區建置「國家植物表型體分析系統」,於去年11月17日完工及試營運;其中,於智慧環控溫室內,建置可分析200株作物的德國LemnaTecPhenoAIxpert HT系統,配置光學及雷射感測器的照相設備。
同時,於鄰近田區建置可分析5000株作物的荷蘭Phenospex FieldScan系統,搭載雷射多光譜掃描器。
林學詩指出,這些設施可分別提供農試所執行溫室及田間規模的臺灣重要經濟作物,及糧食作物的表型體及數位育種研究,並可提供各改良場試所、學校及國、內外研究機關,作爲精準表型體研究標竿場域,是對抗氣候變遷與維護糧食安全重要基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