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除顫法,或將讓心臟驟停結果迎轉機

他只知道急救人員用除顫器電擊讓他的心臟復甦,最終他得以完全康復,成爲全國在醫院外心臟驟停後存活者中不到十分之一的人。

他把自己能活下來歸功於急救人員迅速實施的除顫——但不是每個人都這麼幸運。

現在,作爲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雜誌上一項新觀察性研究的主要作者,他和來自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的合著者表示,該研究表明,急救人員最初把兩個除顫器電極片放置在身體上的位置,可能對除顫器電擊後自發血液循環的恢復有着顯著影響。

“心臟驟停的時間越短越好,”OHSU 醫學院急診醫學助理教授盧普頓說。“大腦血液流量低的時間越長,獲得良好結果的機會就越低。”

研究人員使用了波特蘭心臟驟停流行病學登記處的數據,該登記處全面記錄了自 2019 年 7 月 1 日至 2023 年 6 月 30 日期間除顫墊的放置位置。出於研究目的,研究人員審查了圖拉丁谷消防救援所處理的 255 例病例,其中兩個墊子要麼放置在前面和側面,要麼放置在前面和後面。

他們發現,將墊子放在前面和後面,自發血液循環恢復的機率高出 2.64 倍。

目前在醫療保健專業人員中存在的普遍共識是,墊子的放置——不管是前面和側面,還是前面和後面——在心臟驟停時都同樣有益。研究人員提醒道,他們的新研究只是觀察性質的,並非確定性的臨牀試驗。然而,鑑於儘快恢復心跳至關重要,結果確實表明將墊子放在前面和後面而不是前面和側面有益。

“關鍵是,你想要能量從一個電極片經由心臟傳到另一個電極片,”資深作者、OHSU 醫學院急診醫學教授 Mohamud Daya 醫學博士說道。

把電極片放在前面和後面或許能有效地“夾住”心臟,增加電流更全面傳遞到器官的可能性。

然而,在很多情況下這並非容易實現。例如,患者可能超重或者所處的位置致使他們不容易移動。

“把人翻身可能會很難,”同時擔任圖拉丁谷消防救援醫療主任的達亞說。“緊急醫療響應人員通常可以做到,但普通公衆可能無法挪動一個人。儘快傳導電流也非常重要。”

在這方面,電極片的放置僅僅是成功救治心臟驟停的衆多因素中的一個。

盧普頓在心臟驟停後倖存了下來,並繼續在他曾在重症監護室康復數日的同一家醫院——巴爾的摩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完成了醫學院的學業。這一事件促使他改變了研究重點,以便能夠研究優化心臟驟停患者早期護理的方法。

新研究的結果讓他感到驚訝。

“我沒想到會看到這麼大的差異,”他說。“我們所取得的這一結果可能會在醫學界掀起一股熱潮,資助一些額外的研究以瞭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