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再冷都不算 只有這裡低於10度 才叫寒流

冷氣團標準有明確定義,臺北站低於10度才叫寒流。(中央氣象局提供)

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下週報到,有機會從東北季風升級爲冷氣團。對民衆而言,其實「體感都很冷」,攝氏幾度的分別,嚴格來說沒有差很多;天氣預報及特報的發佈上,纔有分級的絕對必要。

新聞裡常見的東北季風、大陸冷氣團、寒流,差別在哪?根據中央氣象局定義,這些冷空氣的標準,均以平地測站爲主,不然臺灣多高山,動輒10度甚至0度,不是一天到晚發低溫特報嗎?

平地測站中,又因不同地理位置而有環境、緯度的差異,於是氣象局統一以單一測站爲主,就是位在臺北市中正區的氣象站。舉例來說,該站若測到20度以下,就是東北季風來了;低於14度屬冷氣團,其中12到14度,是大陸冷氣團。

等級更強的還有介於10至12度的強烈大陸冷氣團,以及不到10度的寒流。曾有人開玩笑說,想操控臺灣天氣,只要跑去氣象局門口加熱或降溫就可以了。但也因選擇臺北做爲預報標準,自然失去中南部、東部的客觀數據,氣象局近年強調在地預報,就是爲了彌補制度上的不足,免得臺北發佈寒流時,墾丁卻沒甚麼感覺。

至於低溫特報的條件,任一平地氣象站降至10度或以下,即可發佈。而平地氣象站的標準(氣溫),則是海拔必須在200公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