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臺超市年產1.5萬噸塑膠垃圾 成大團隊籲超市蔬果裸賣

成大環工系林心恬團隊零售業包裝減塑研究曾獲《Waste Management》國際期刊刊登。(成大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林心恬率團隊舉辦廢物交換大會,從生活實踐資源循環理念。(成大提供/曹婷婷臺南傳真)

成功大學環境工程學系助理教授林心恬團隊研究調查指出,全臺超市每年產生約1.5萬公噸塑膠垃圾,團隊指出,循環包裝、超市蔬果裸賣、自備容器或租借容器等綠色消費風氣在歐洲日漸普遍,據統計,企業20%的一次性塑膠包裝重複使用,還可創造千億美元商機。

成大指出,該團隊針對零售業包裝減塑研究,獲《Waste Management》國際期刊刊登,此外,團隊也設計一套科學化工具,讓零售業者可快速分析自己的包裝垃圾減量潛力及碳足跡減量潛力,也獲得業者的好評回饋。

林心恬說,環保不只是口號或是別用塑膠、做好分類就好,從工程科學角度來看,PET、PE、PP等各種不同材質組成的塑膠使用量有多少、被用在哪種產品、怎麼做可以有效減量等,都有不同減塑實踐策略,透過科學角度進行系統性、巨觀思考與研究,能告訴大家減塑如何具體規畫。

她說,零售業包裝減塑研究歷時1年,從現況調查開始,團隊綜合分析包裝用量及材質、通路販售份數、不同減量策略的減塑比例,以及消費者採用傾向,找出超市具有包裝減量潛力的商品類別,也發現對於不同商品可以強化不同策略的推動。

她舉例,例如牛奶罐使用的塑膠很多且厚,爲了達到牛奶運送、保存等效果,也許可朝輕量化設計的角度思考減塑的具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