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GIV2024):AI引領汽車智能化競爭進入新階段!

雷峰網消息,9月29日,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GIV2024)在合肥落下帷幕。本屆大會匯聚了相關政府部門、專家學者、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代表,圍繞“人工智能時代的智能汽車發展”主題,探討人工智能下的汽車發展機遇與挑戰,其中,行業熱度頗高的......相關話題成爲大會焦點,多位專家就這些領域的發展趨勢作演講,爲行業帶來全新視角。

AI引領汽車智能化競爭進入新階段

9月29日上午,在全球智能汽車產業大會高層論壇上,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指出,傳統的智能化又迎來了以人工智能爲驅動的新的汽車智能化,汽車產業的技術高地和汽車企業的戰略競爭支點正在向AI驅動的智能化快速遷移,過去的競爭力已經很難支撐汽車企業下一步的發展,未來的發展必須建立以AI驅動的智能化發展,車企才能跑贏未來。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

對於AI成爲汽車行業發展新焦點,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發表了同樣的看法:“傳統車是機械車,就像算盤,算盤上永遠打不出互聯網,機械車也產生不了真正的智能車,一旦把機械改成電動,就相當於把算盤改成計算機,智能的東西才能夠實現。汽車將完全進入一個智能時代,不再是一個簡單的代步工具。”

比亞迪集團執行副總裁、乘用車首席運營官何志奇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也強調,人工智能將成爲智能電動汽車企業的核心基礎能力,影響各個領域的全面發展。他表示,人工智能最好的應用場景、最好的產品、最好的應用產業就是智能電動汽車行業。反過來講,一個成功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一定要具備AI的研發能力、運營的能力,一家成功的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也一定是一家成功的AI公司。

蔚來創始人、董事長、CEO李斌

從技術角度來看,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琅表示,今天的汽車已經進入了全面電動化、智能化時代,汽車純機械工程的複雜度已經大幅降低,芯片、軟件等複雜技術和要求大幅度提高,智艙、智駕、整車電子架構、智能架構讓汽車越來越像一個可以自我進化的智能體,需要AI大模型的全面融入。

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王琅

神州數碼汽車業務集團CTO劉黎則認爲,軟件定義汽車和智能化的新趨勢爲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若想抓住機遇需不斷嘗試,關注汽車智能化、AI大模型及出海等新風口。

神州數碼汽車業務集團CTO劉黎

“生成式AI在汽車場景中提供了重要機遇,”火山引擎汽車行業總經理楊立偉指出,2010年全球軟件市場規模爲3500億美元,到2023年幾乎翻了一倍至6500億美元,其中雲服務市場佔比60%-70%。這一增長源於雲化軟件取代了傳統單機或PC軟件,帶來了顯著的價值提升。生成式AI也具備類似潛力,目前全球服務市場規模達到10萬億美元,但生成式AI僅佔30億美元,這一市場存在着巨大的增長和爆發空間。

火山引擎汽車行業總經理楊立偉

隨着AI市場升溫與技術創新,車企不斷擁抱人工智能技術,加速AI大模型上車,作爲AI大模型提供服務的重要輸出載體——智能座艙,也迎來了發展新拐點。

雷峰網獲悉,大會舉辦期間,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秘書長徐爾曼發佈了《AI汽車發展報告(2024)-AI定義座艙》報告,深入分析AI 對汽車座艙的重塑作用,總結AI 技術應用的場景及進展,並對汽車生態的演進進行了分析和預判。

“經廣泛的調研交流,我們判斷人工智能時代,在各種AI技術的加持下,智能汽車有望進化爲新形態即AI汽車。”據徐爾曼介紹,《AI汽車發展報告(2024)-AI定義座艙》報告,將AI汽車的發展分爲三個階段:1.0階段主要是人機交互,提升用戶交互體驗,在這個階段汽車仍然體現的是交通工具的屬性。2.0階段是智能座艙的進化,能夠將座艙堆疊式的功能配置整合爲原子化功能池,通過個性化編排的方式,提供一站式無感服務。到了3.0階段,整車進化爲超級智能體,能夠實現整車層面的功能調用,成爲人類的智能夥伴。

對此,百度智艙業務部總經理李濤指出,汽車智能化的大浪潮和大模型浪潮重疊是歷史的必然,如果要實現AI汽車終極感知形態,就需要用到強大的邏輯推理、記憶、生成等能力,而這些能力恰是大模型最擅長的領域。

百度智艙業務部總經理 李濤

剖析智艙當下發展路徑,李濤指出,隨着AI自然語言理解能力的不斷進步,語音交互操控逐漸實現更加通用的能力,成爲當下智能座艙中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形式。這個過程中,人們對座艙交互的使用頻率從個位數飆升至兩位數甚至三位數,能夠在最新量產車上看到這樣的交互次數了。

但同時,李濤指出,這樣的數字並不一定是越大越好。首先,如果一個功能頻繁被用戶使用,一方面可以說明這個功能非常實用,用戶對它產生了依賴,另一方面也體現了整體車輛設計的智能化程度比較低,“你無法理解用戶當前所需,用戶只能不停發原子化的操作指令才能完成。”

“今天我們看到很多座艙設計是把pad推到車輛中,把移動Apps直接移遷移到車機上去,現在行業裡統計搭載量最多的Apps在單車上已經是189個。”李濤表示根據帕累託定律的二八原則,80%甚至更高比例的應用不會被使用,這就造成了整個車機資源的浪費,同時,也要求也要求用戶在使用時需要在189個應用中找出需要的功能,也將會極大的影響用戶在自駕體驗過程中的心智和認知負擔。

“過去大家簡單把一些能力嫁接到座艙裡面去,這個思路可能需要改一改了。我們如今更聚焦於基於大模型做正向設計,而不是把這個技術不斷地往裡面一點點剪切、接入。”在李濤看來,座艙的終極形態應該以智能體化、機器人化的方向去演進。AI賦能下的智艙,應該是一個能夠根據用戶需求,自動生成全景化執行方案,是一種服務的主動提供,而非指令式的被動服務。

據李濤介紹,在對人、車、世界三大維度信息的感知、融合基礎上,大模型通過理解、記憶、邏輯和生成能力以及專業的模型分析架構,能夠讓Apollo超級座艙自動理解、構建,並生成相應場景,調度全車能力,理解用戶需求並主動執行最優全局解決方案。

端到端推動智能駕駛體驗跨越拐點

9月29日同期舉辦的智能汽車前沿技術產業化進展與展望論壇上,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安徽深信科創CEO楊子江指出,端到端的模型對其它大模型來說,其能力有目共睹,但其有效性依賴於充足的數據進行訓練和驗證。要實現這一點,必須構建數據閉環,以便在合適的環境中進行測試。在閉環測試驗證過程中,有三種主要方式:第一種基於遊戲引擎的仿真(如CARLA),這種方法精準可控,但數據真實性欠缺;第二種是經過三維重建的仿真,數據真實度較高,但不完全可控;第三種是基於世界模型的仿真,生成成本較低,視角可控性有限,但目前時空一致性仍有待提升。

中國科技大學教授、安徽深信科創CEO楊子江

Momenta CEO曹旭東對行業發展趨勢的觀察總結出智駕的摩爾定律:其中軟件部分會是一個指數級的提升,整個行業的水平兩年提升10倍,四年100倍,六年1000倍;硬件的摩爾定律指的是硬件成本在迅速兩年減半的速度下降,整個BOM成本兩年會減半,在2025年底或2026年初時,實現城市NOA BOM成本可以做到5000塊錢左右。正是因爲智駕摩爾定律,Momenta預判城市NOA城市高階智駕未來五年呈爆發式的增長態勢,比電動化、新能源化的速度更快。

Momenta CEO曹旭東

開放合作、跨界融合是車企鏈企發展必由之路

智能駕艙跨域融合、端到端加速推進,人工智能定義已成爲汽車發展不可逆的趨勢,對此,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明表示,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覆蓋了軟件、硬件、通信、系統集成、人工智能等多個領域,產業邊界面臨重構,未來汽車將發展成爲綠色智能移動的生活空間,開放合作、跨界融合是汽車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董事、總經理李明

隨着GIV2024的成功召開,讓智能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方向愈發清晰,“AI+汽車”、“端到端”等趨勢逐漸成爲行業共識,此次大會的圓滿不僅爲業界帶來了深度的交流,也爲整個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注入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