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臺股型 ETF 抗震優選

投資股票型ETF,法人建議宜同時配置美國爲主的全球ETF及臺股ETF。圖/AI生成

法人機構分析,今年全球股市較爲震盪,美股漲勢未必集中在科技七雄,可能隨AI應用到各層面,而擴散漲勢到不同族羣,建議多元配置資產度過震波;而臺股則受美國科技股以及關稅議題的接連影響,出現股價低基期類股補漲走勢。

投資股票型ETF,法人建議宜同時配置美國爲主的全球ETF及臺股ETF。

美國總統川普發動關稅戰削弱消費者與企業信心,並且造成3月以來的美股下挫,標普500指數和那斯達克指數跌破200日線,跌幅超過2.5%,進入多翻空的局勢。

川普關稅政策引發經濟成長放緩的擔憂,儘管目前還沒有明確下調預期,但在標普500指數創下歷史新高不到三週後,市場情緒變化顯示對經濟狀況日益增加的不確定性,投資人開始對今(2025)年的看漲預期抱持謹慎態度。

永豐投信基金經理人林永祥表示,近期臺股走勢跌破半年線,電子股表現疲弱,資金轉向非電子族羣,尤其看好金融、鋼鐵、塑化、航運這四個族羣,投資人可以站在偏多方向,佈局低基期、成長型的企業。川普團隊的核心論點是藉由減稅與關稅收入做爲刺激經濟的手段,美國財長貝森特的「333計劃」,包含放寬金融管制、擴大能源供給及設定舉債紅線的做法,中長期來看對於股市和債市皆是利多。

復華投信指出,統計過去五年S&P 500指數共有四次跌破年線,除了2020年2月爆發新冠疫情行情急跌,後續一個月累積跌幅逾一成;2022年1月底當次,因美國聯準會爲控制通膨後續開啓急速升息,讓行情陷入回檔整理走勢之外;其餘在碰觸年線支撐後,皆呈現反彈走勢。

若以過去四次區間漲跌幅平均,後一個月行情仍偏震盪,但後三至六個月有7-10%漲幅;以近一次2023年10月爲例,一個月後股價漲幅近9%,三個月後有逾一成,六個月後更有二成。

臺股今年震盪劇烈,統一投信臺股團隊認爲,美國通膨可控、臺灣電子業低庫存、AI需求強勁等三大因素支撐,後市仍以正向看待,只是指數上檔空間有限,預期今年臺股以個股表現爲主。

統一投信臺股團隊表示,半導體龍頭擴大赴美投資,緩解關稅加徵風險,且該公司在臺灣的佈局仍遠超美國,此次宣佈的新廠實際執行時間尚未確定,短期內不會對全球半導體市場產生重大影響,反而降低不確定因素。整體而言,今年臺股最大的變數仍是川普,川普關稅政策由第一任期的主打中國大陸,第二任擴大到加拿大、墨西哥,轉變爲全球打擊,投資人需靜待關稅政策明朗。

短線上投資佈局建議保持分散,輝達的GB系列將在第2季放量出貨,預期將逐月反應在相關供應鏈的營收表現上。

除AI產業鏈外,也可關注基期較低如受惠俄烏和談相關的重建類股。中長線投資主軸仍聚焦在ASIC、AI伺服器、GB300供應商、受惠傳輸速度升級的交換器等題材。

富邦投信投資策略師徐翊達指出,川普經濟政策影響已在上半逐漸開始顯現,市場也隨之開始進行重新訂價。

由於關稅與削減開支對經濟的負面衝擊,市場開始預期經濟數據將陸續出現疲軟。對於川普政策的可能反覆,市場也必將隨之起舞。

分析指出,投資人對於科技業無法超預期成長的失望,導致了科技股的賣壓,科技業即使財報佳,但歷經一年半的高速成長,法人認爲,從翻倍的速度下降回到20%到30%的成長本來也是正常的發展,而非是科技股本身獲利出現問題。

法人認爲,展望後市,政策導致的美國經濟結構轉變可能造成市場巨大波動,但唯有科技創新與成長趨勢不受貨幣政策或政府政策的影響。短線的估值調整過後,只要產業繼續發展、公司業績持續成長,市場資金仍將重回長期趨勢更明確的科技相關族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