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期待中國大規模財政刺激 經濟專家:投資者恐怕要失望了
國際上許多投資者都執着地期待中國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撒錢刺激消費。(圖/Shutterstock)
在全球面臨通膨與經濟衰退危機之際,國際上許多投資者都執着地期待中國採取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措施,以提振萎靡的經濟。不外媒引述許多長期觀察中國的人士分析稱,這些投資者很可能要失望了。
《華爾街日報》指出,2023年上半年,隨着中國放寬疫情封控後,全球對中國經濟復甦持樂觀態度,許多國家升息以對抗通膨之際,投資者寄望中國經濟復甦能有助於減弱全球經濟因升息而放緩的程度,但經濟數據顯示事與願違。
報導說,中國各項經濟數據均低於預期,加劇了長期嚴重衰退的擔憂,現在又加上房地產業的困境,爲經濟前景蒙上更多的陰影。其中中國最大的民營房地產開發商碧桂園延遲償付債務利息,發出虧損警訊並放出重組消息,加劇了2年前恆大集團違約造成的市場悲觀情緒。
專家指出,現在投資者都希望中國推出大規模財政刺激計劃,但此類計劃有可能不會出臺。市場已習慣於看到中國砸錢來解決問題,但是目前中國政策規劃者非常謹慎,提振經濟政策力度很小。
報導說,中國政策規劃者這麼做有個重要的因素:房地產危機。過去它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現在卻成爲拖累中國經濟的主要因素。最近,中國宣佈了一系列振興房地產政策,但是經濟學家和投資者大多認爲,這些漸進措施缺乏實效,無法扭轉中國經濟低迷局面。
經濟學家說,「政府針對房地產的刺激政策並沒有奏效,家庭對房地產失去了信心。」中國褐皮書整理的資料顯示,在2023年期間,中國降低利率,信貸供應更加充裕。但是,問題在於企業不願意借貸,因爲企業沒有足夠的信心去投資。
報導引述專家分析稱,中國沒有采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的大規模刺激措施,背後的原因可能是中國政府仍相信今年可以實現5%的GDP增長目標。今年上半年製造業活動雖然有所起色,但進入7月後市場環境低迷,供應、需求和出口訂單情況均出現惡化。
分析指出,3年嚴格封控,再加上房地產動盪,導致地方政府債務纏身,所以投資或刺激政策重點要轉向地方政府,否則他們將被迫停止用以支持經濟增長的投資。現在「直升機撒錢」的方式會對地方政府有所幫助,通過增加支出、減稅或直接大量印鈔向經濟注入現金。全球金融危機後,中國曾是世界主要央行中資產負債表規模最大的國家,達到GDP的70%。現在這一比例已經下降,還有撒錢的空間。
中國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蔡昉公開發表文章稱,現在最緊迫的目標是刺激居民消費,需要「動用所有的管道,把錢發到居民的腰包裡」。今年稍早他曾說,直接向中國家庭發放5510億美元是刺激消費支出復甦的一個選項。
不過專家也認爲,投資者對中國2023年經濟復甦的預期「令人難以置信的,超乎尋常的不切實際」。無論是理論還是實際應對上,中國都在進行重大重構,決策者已經將優先要務從追求「經濟高速增長」轉向了「消除經濟體系中的風險」,而這種轉變「完全被西方投資者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