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核戰風險飆升! 哈佛教授:美中俄勿依賴「警告即發射」策略

▲北韓仍未停止研發核武,甚至可能已擁有將核武小型化的技術。(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警告,全球正面臨核戰的高度風險,初步措施應集中在減少美國與中國、俄羅斯、北韓的緊張關係,且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應該結束對「警告即發射」策略的依賴,解除導彈戒備狀態,避免在短時間內做出關乎數百萬人生命的決策。

根據《新聞週刊》報導,哈佛大學能源、國家安全和外交政策教授邦恩(Matthew Bunn)在科學雜誌《科學》(Science)發表的評論文章中指出,自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以來,核戰風險從未如此高,「世界可能很快就會面臨50多年來第一次『不受約束』的軍備競爭,涉及更多國家、更多技術且更復雜。」

邦恩警告,在2010年簽署的《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是目前唯一限制美俄核武的協議,但該條約將於2026年到期;俄羅斯已於2023年單方面宣佈暫停條約,且未展開新談判。

邦恩強調,全球核局勢日益緊張,俄羅斯在烏克蘭衝突中的核威脅、中國建造大量導彈發射井、北韓持續的導彈試驗、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核競爭以及伊朗的核野心,都使情勢更加複雜。此外,高超音速飛彈(hypersonic missiles)和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也正進一步破壞軍事平衡。

▲中國建政70年大閱兵,展示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全球截至2024年擁有超過1萬2000枚核彈頭,據美國科學家聯盟(Federation of American Scientists)數據,俄羅斯擁有約5580枚、美國約5100枚、中國500枚、法國和英國分別擁有290枚、225枚、印度和巴基斯坦各有約170枚、以色列90枚,北韓則可能有50枚。

邦恩指出,初步措施應集中在減少美國與中國、俄羅斯、北韓的緊張關係,並建立溝通和風險減少機制,「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必須找到方法建立可預測性,減少敵意,避免無限制競爭的危險和成本。」

邦恩表示,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應該結束對「警告即發射」(launch on warning)策略的依賴,解除導彈戒備狀態,避免在短時間內做出關乎數百萬人生命的決策。

邦恩也提到,科學界參與的深入技術討論,對於降低太空和網路空間的衝突風險至關重要,並探索如商業太空系統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下一代軍備限制中的應用。

他認爲,政府需要科學家和工程師的幫助來理解核武器持續帶來的危險,並找到減少這些危險的途徑,「那些一直在做這項工作的人都老了,需要新一代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跨越國界溝通,透過了解情況、加入研究這些議題的團體、參與軍備控制對話和研究來提供協助。」

其他領域的專家也認同邦恩的觀點,英國布拉德福德大學(University of Bradford)和平研究與國際發展講師亞歷克西斯-馬丁(Becky Alexis-Martin)表示,「我們正處於一個緊張的時期,只要核武器存在,核戰的風險就是真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