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裁員上千人、出售中國子公司,跨國藥企究竟怎麼了?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季媛媛 上海報道

2024年,圍繞跨國藥企的關鍵詞主要以“裁員”、“砍管線”、“停臨牀”爲主,跨國藥企全球市場佈局正在經歷新一輪轉型陣痛期。

近日,市場消息稱,一家專注研發First-in-class藥物的美國藥企琺博進(FibroGen)宣佈將削減美國團隊約75%的員工,與此同時,鑑於CTGF抑制劑潘瑞魯單抗(pamrevlumab)先後在杜氏肌營養不良症、特發性肺纖維化等適應症的後期臨牀中失敗,公司決定停止該藥的研發工作。

大規模裁員的還有武田製藥。今年7月開始,武田製藥宣佈開始重組計劃,對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工廠的495名員工和萊剋星頓工廠的146名員工進行裁員。武田製藥披露,此舉是希望降本增效,在2024財年(截至2025年3月)總利潤達到2250億日元(約合14億美元),並將其核心營業利潤率進一步提升。最近,武田製藥裁員工作仍在推進,8月2日,武田製藥宣佈,計劃關閉其位於美國加州的研發中心,並在美裁員1000人。

除了裁員,也有跨國藥企做出了出售中國市場子公司的規劃。8月1日,協和麒麟宣佈啓動對公司亞太地區業務的重大重組,其中包括將中國子公司協和麒麟(中國)製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香港維健醫藥集團,交易預計於9月30日完成,轉讓價格爲7.2億元人民幣。

對於此次協和麒麟出售中國子公司的規劃,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第一時間聯繫協和麒麟相關人士。有接近協和麒麟的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該消息屬實。“協和麒麟在罕見病藥物市場具有一定的地位,但罕見病市場佈局也具有較大的難度,公司這次的動作基本上也是爲了應對全球市場挑戰做出的戰略性調整。”該人士稱。

談及當前跨國藥企的生存環境,也有券商醫藥行業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隨着時間的推移,市場環境發生了變化。如今,企業的成功不僅取決於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更需要對政策、產品線以及研發能力進行全面考量。因此,即使是大公司也可能面臨失敗的風險,調整市場戰略是有必要的。

裁員、裁員、裁員

對於跨國藥企而言,2024年裁員風波仍在持續,降本增效也是跨國藥企2024年的重要目標之一。

根據行業諮詢機構統計,全球大健康行業在2024年持續面臨挑戰。第一季度,裁員人數接近3000人,第二季度全球藥械企業報告的裁員數量超過45次。裁員和精簡組織架構已成爲頂級藥企的新趨勢。

另據Fierce Biotech發佈的2024年生物製藥企業裁員情況統計數據,截至7月31日,2024年共有超80家生物技術公司在全球範圍內進行了裁員,其中不乏諾華、賽諾菲、羅氏、武田、百時美施貴寶(BMS)、輝瑞、拜耳等大型跨國藥企。裁員浪潮中,中高層管理人員及核心研發人員均受到影響。

例如,在今年6月,輝瑞DMD(杜氏肌營養不良症)基因療法PF-06939926臨牀失敗,未達到主要終點。輝瑞隨即放棄了該療法的一切開發,並有消息傳出,輝瑞要裁撤PF-06939926的主要開發基地桑福德工廠的員工,裁員人數可能達到200人。

7月31日,日本住友製藥宣佈,公司決定實施員工提前退休計劃,截至今年11月30日年滿40歲且司齡在5年以上的員工,均符合要求,目標是約700人。這次提前退休招募的規模是該公司歷史上最大的,優惠措施包括在正常退休金基礎上增加特別退休金,併爲有需求的員工提供再就業支持。

在公告中,住友製藥向員工告知了實施提前退休計劃的原因,公司在2023年3月期和2024年3月期連續兩個財年出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本期損益大額虧損,業績持續低迷。雖然2025年3月期目標實現核心營業利潤扭虧爲盈,但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本期損益預計仍將虧損。

此前,住友製藥已在美國實施了裁員,截至2024年3月的上一財年內,將約2200名員工減少到約1200人,裁了近一半人員。此次,住友製藥決定在日本也進行人員削減,並表示將縮減研發費用,將經營資源集中於再生和細胞醫藥事業等被定位爲下一個增長引擎的領域。

上述分析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跨國藥企進行大規模裁員和精簡產品管線的主要原因包括對當前市場環境的一種反應,也有成本控制、戰略調整以及提升研發效率等不同因素的考慮。比如,現在的大藥企都在收縮自體研發投入,轉向對外引進其他小藥企的高成功率產品,這使得他們的研發團隊大大收縮。

“例如,五年前,PD-1市場需求極高,許多公司都紛紛投入巨資進行招聘。然而,隨着市場環境的變化,PD-1市場需求急劇下降,許多公司不得不進行裁員。這充分說明了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僅僅依靠大公司的規模和實力已經無法保證成功。”該分析師認爲,跨國藥企通過裁員和精簡產品管線等舉措,短期內可以作爲降低成本、提高運營效率的手段。長期而言,藥企仍然是需要依靠創新藥物的研發和市場推廣來實現業績的持續穩定增長。

當前,跨國藥企在全球市場的運營面臨挑戰和調整,如選擇合作伙伴、優化管線佈局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藥企的生存和發展環境。

在華佈局戰略調整

除了裁員,“退出”中國市場的舉措也成爲最近跨國藥企的一大重要動態。

根據公開信息,協和麒麟將對其亞太地區業務進行重大重組。重組的主要內容包括三方面:

中國業務轉讓。協和麒麟將把其在中國的子公司協和麒麟中國製藥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轉讓給香港維健醫藥集團(WinHealth Pharma)。交易預計於 2024 年 9 月 30 日完成,轉讓價格爲 7.2 億元人民幣(約 150 億日元)。

授權合作。維健醫藥還將獲得在中國銷售包括五個品牌在內的協和麒麟成熟藥品組合的授權,協和麒麟還將與維健醫藥簽訂許可協議,以商業化協和麒麟的全球產品 Crysvita 和 Poteligeo。

亞太其他地區業務調整。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六個區域(新加坡、韓國、中國臺灣、馬來西亞、泰國、中國香港/澳門),協和麒麟與DKSH控股有限公司簽訂了許可和分銷協議,涉及七個成熟藥品品牌以及部分全球產品的商業權利。

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協和麒麟此次舉措也是由當前中國醫藥市場發展情況決定,當下的市場環境要求企業需要更早地瞭解市場和產品的每一個價值,以便更好地定位產品並制定市場策略。

談及跨國藥企在中國市場的運營模式及其挑戰,有藥企高管分析認爲,隨着中國市場的不斷擴大和成熟,跨國藥企面臨着如何更有效地滲透到這個廣闊市場的挑戰。由於中國一二三線城市醫院的數量龐大,而每個醫院的覆蓋和滲透需要大量資源和時間,因此,選擇經銷商作爲銷售和市場拓展的合作模式變得尤爲重要。

同時,需要關注控費政策對藥品市場的影響。在中國,政府對醫療保障的控費政策非常嚴格,這對跨國藥企的產品定價和市場策略構成了重大挑戰。爲了適應這種環境,藥企需要調整其商業模式,以符合政府的醫保談判和價格控制要求。

“在中國這樣一個監管日益嚴格的市場環境中,跨國藥企需要確保其所有操作都符合當地的法律法規。這包括與具有當地經驗的合規團隊合作,以及學習外企在歐美市場的經驗來幫助其在中國市場達到合規標準。此外,面對中國市場的複雜性和巨大潛力,單個企業很難單獨應對所有的挑戰。因此,建立夥伴關係、利用外部資源和渠道將是跨國藥企成功的關鍵策略之一。”該藥企高管稱。

對於此次出售子公司的動作,協和麒麟方面表示,這次重組是爲了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優化資源配置,確保藥品持續供應,同時爲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重組後,協和麒麟將通過合作伙伴在亞太地區開展商業活動,這與去年在歐洲採取的合資策略相似。

公司預計,此次重組和股權轉讓將對其 2024 財年的財務業績產生一定影響。協和麒麟已將相關影響計入當日發佈的修訂後的財務預測中,並承諾如有進一步需要披露的事項,將立即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