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廣東高水平對外開放有招數|改革進行時·廣東實踐

7月伊始,南粵大地驕陽似火。深圳前海灣忙碌不停,創新基因在這裡結下累累碩果。遙望對面廣州南沙,一輛輛“粵字號”汽車在廣州港口岸整裝待發,準備開啓“環球之旅”。

廣東7月5日舉行的實施“五外聯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大會強調,廣東作爲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必須在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上走在前、作表率,切實擔起沉甸甸的歷史責任,全力當好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頂樑柱”,勇做新徵程制度型開放的“探路人”,建強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鏈接地”,築牢開放安全的“南大門”,爲全國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帶着“開放”基因,廣東繼續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外資加碼今年前5個月新設外資企業數增長20.77%

進入7月,惠州大亞灣石化區綠意盎然,各個項目忙碌不停。今年前5月,大亞灣開發區狠抓項目建設不放鬆,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一期項目開始進行裝置調試、試運行,中海殼牌三期項目總體設計和基礎設計已完成,巴斯夫擴建等項目如期投產。

在廣州,廣州市投資發展委員會辦公室於6月底掛牌成立。作爲在粵港澳大灣區生活了近20年的外國友人,廣州開發區黃埔區全球招商總監賀勵平每天忙着爲廣州招商,“廣州,包括我所在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都擁有一流的科研資源、豐富的人才儲備、優越的營商環境和貼心的生活服務,在這裡投資發展空間廣闊、商機無限。”

這些是廣東打好“五外聯動”組合拳的縮影——以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加快推動內外貿內外資互促雙強,廣東正全力當好開放型經濟發展的“頂樑柱”。

數據顯示,2023年,廣東省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62.3%,實際吸收外資1592億元;製造業實際利用外資492.2億元、增長11.7%,其中高技術製造業增長40.5%。今年1月—5月新設外資企業數量增長20.77%,實際使用外資479.3億元。

外貿強勁今年前5個月進出口同比增長13.6%

全球貿易環境複雜多變,廣東外貿新動能不斷煥發新生。

惠州市嘉瑤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少豔是一名外貿老兵。今年上半年,她所在的企業推出了10款化妝鏡新品,其中兩款新品在亞馬遜平臺暢銷,有海外老客戶包銷了新品中的4款,“去年開始我們佈局了東南亞市場,未來我們會從創新技術和營銷兩端同時加碼新質生產力,走出新的發展路徑。”

當前,廣東數字經濟規模全國第一,兼具貿易強省與數字強省雙重優勢,着力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球貿易數字化領航區。數字貿易正成爲廣東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3年,廣東外貿進出口8.3萬億元、增長0.3%、佔全國的1/5,總量連續38年居全國首位。今年前5個月,廣東外貿進出口3.59萬億元,較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3.6%,增速比全國高出7.3個百分點。其中,出口2.33萬億元,增長10.7%;進口1.26萬億元,增長19.2%。特別是機電類部分商品出口增長迅猛、表現強勁——這也是廣東抓“五外聯動”成效顯著的顯現。

一線實踐廣東自貿試驗區9年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96項

“五外聯動”推動廣東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其中一大重點就是耕好全面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的“試驗田”——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廣東自貿試驗區”)。

廣東自貿試驗區涵蓋廣州南沙新區片區、深圳前海蛇口片區、珠海橫琴新區片區3個片區,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以創新促發展,各項經濟指標持續保持全國自貿試驗區前列。

“廣東自貿試驗區對標國際高標準規則,深化‘放管服’改革,實施一網通辦、證照分離、交地即開工等創新舉措,制定覆蓋面廣、含金量高的產業和人才政策。”廣東省商務廳廳長、自貿辦主任張勁鬆表示。

廣東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爲核心,聚焦投資貿易便利化、金融開放創新、粵港澳合作、政府職能轉變等領域,突破瓶頸、疏通堵點、激活全盤,實現“從0到1”的制度創新、“從1到N”的輻射帶動,充分發揮了改革開放“試驗田”的重要作用。

從產業方面來說,廣東自貿試驗區重點發展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南沙推動先進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集聚800多家人工智能和生命健康企業;前海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和專業服務等主導產業增加值佔全區80%以上;橫琴圍繞支持澳門產業多元發展,重點發展科技研發和高端製造、中醫藥、文旅會展商貿產業以及現代金融等。

9年來,廣東自貿試驗區累計形成制度創新成果696項,在全國複製推廣43項,佔全國約1/4;在全省複製推廣216項;發佈制度創新案例301個,其中8個成爲全國最佳實踐案例。

文 記者 孫綺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