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教總認爲國中會考試題瑕不掩瑜 但應避免爲素養而素養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試場狀況。(教育部提供)

今年國中教育會考5月21日、22日辦理,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邀集30位公私立國中現職教師評析認爲,今年會考題目出得不錯,整體瑕不掩瑜,但他們提出八點建議,希望臺師大心測中心可以精進命題。

全教總提出的八點建議如下:

一、避免爲素養而素養,讓情境題更能聚焦於考點

以自然科第49、50題爲例,桌遊月相題型雖然新穎,但其內涵在科學知識上難度偏低,更多是需要學生對於桌遊規則上的理解。評論老師們認爲,將難以辨別學生答錯的原因,是因爲閱讀能力欠佳,抑或是科學知識的不足;同樣狀況也出現在社會科第44-45題,流於閱讀理解的詮釋,而較難檢測學生對歷史知識本質的理解。

二、情境使用應貼近學生日常生活,避免「爲賦新辭強說愁」

本次試題雖能看出命題單位爲符應課綱精神的努力,然情境營造的取材適切性上仍有一些值得再思考之處。以國文科寫作測驗爲例,評審老師認爲圖片上的文字不太像國中教育現場師生間互動對話的內容;部分科目缺乏新聞時事的取樣廣度,讓所設計的情境題因取材限制,陷入「爲賦新辭強說愁」的窘境,如近年來的天文盛事「事件視界」、花東地區的地震頻率、covid-19等熱門時事等均未入題,殊爲可惜。

三、合科考題內部難易度不一;組卷宜留意城鄉差距

本次自然科試題的難易度整體而言算是難易適中,但各分科之間仍有不小差距:理化科評論老師認爲以中、難題數偏多(難:58%;中:27%),生物與地科評論老師則認爲試題明顯偏易,不少題目選項誘答力不足、且多數題目偏向知識記憶而較少理解層次。而自然科高層次的鑑別試題則較無新意:如理化科25、28題屬於參考書或考古題常見題型,難以鑑別程度較佳的學生;而地科試題所附的圖表,則多屬於課本中原有圖表,缺乏耳目一新的驚豔感。

英文科評論老師提醒,依照目前國小、國中授課時數,對於偏鄉或沒有額外教育資源的學生來說,要有足夠的能力與信心來面對本份試卷,仍顯吃力。尤其偏鄉國小合格專任英語教師數量不足,基礎沒打好的情況下,上了國中後要培養面對長文閱讀的素養能力,顯有難度。

四、學習主題分佈宜平均,以迴應課綱精神

和新課綱內容相對照,這次各科的評論老師多數認爲,本次會考試題內容有章節分佈不均的狀況:國文科抒情與感性文本偏少(約3篇),說明與議論文本佔比多(分別爲10篇、7篇),和國文課本的選文編排有很大差異;英文科在文體選擇上偏向說明文,其命題內容亦偏向資訊檢索之比對與推論,未充分展現英文領綱中對於邏輯思考、判斷與創造力學習的各子項目要求。

數學科的8題幾何題中,有3題是畢氏定理;理化科在酸鹼鹽部分出現6題(過去會考平均是1~2題);生物科內容偏重第一冊;地球科學試題則不見地震、板塊、天文等內容,但氣壓部分卻出了2題,不利於;社會科則缺乏新課綱所強調的原民互動;公民科D主題軸出題數太少等。

五、試題與選項取材應多參酌課綱規範與教科書提供之素材

雖然各科試題題幹原則上皆符應課綱內容,多數未有超綱現象,但部分試題的「選項」恐有超綱之嫌。以自然科第39題「成熟的紅血球」爲例,課綱與教科書沒有提及紅血球「成熟與否」和其細胞是否具有細胞核或染色體的

關係,學生無相關學習經驗,將難以進行選項判斷。

六、語文類科上,考點設計應避免不同情境下用法之爭議

英文科特別以第8題作爲實例,take在花費時間的句型中亦可後接V-ing,因母語人士日常使用中to V或 V-ing均屬常見。英文科評論老師認爲在真實用語情境上,若於不同情境下會有不同表達方式,建議不應將此設計爲考點,否則會有爭議。

七、合科題組非僅素材上整合,應留意內容的深度

社會科提到,雖然單題有跨科題,如第5題是歷公跨科、第38題爲歷地跨科,但使用的核心概念過於簡易;過去題組題較能夠運用到歷地公三科的核心知識去回答問題,但這次會考的合科題組題卻只是素材上的整合或閱讀理解,缺乏過去設定的深度,較爲可惜。

八、作爲國中教育階段規模最大的評量,國中教育會考應與大學學測、四技二專統測有相同的試務程序,特別是試題公告時機與疑義申覆作業時間天數的長短。以111年學測、統測、會考之試題疑義申覆程序觀之,學測有3.5天至5.5天,統測有4.5天至5.5天,而會考僅有不到3天的時間可供師生作業,顯然過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