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盟調查:疫情期間爸爸壓力更大 呼籲重視親職教育

全家盟在COVID-19疫情期間啓動4次家長調查,包含疫情爆發之初針對家長的停課調查,並在第2周、第10周後及一年後,歷經疫情爆發、趨緩、再爆發,持續追蹤調查家庭面對的壓力。記者李芯/攝影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今日召開記者會,說明在疫情期間調查家庭壓力的研究結果。研究發現,爸爸在孩子疫情停課期間的壓力上升情況比媽媽還要大,家長團體認爲,可能是因爸爸在家庭中的「耐煩程度」不如媽媽,呼籲教育部及社會大衆更加重視家庭教育,協助爸爸加強親職教育的學習。

全家盟在COVID-19疫情期間啓動4次家長調查,包含疫情爆發之初針對家長的停課調查,並在第2周、第10周後及一年後,歷經疫情爆發、趨緩、再爆發,持續追蹤調查家庭面對的壓力,以及對學生的影響,研究結果獲國際期刊Frontiers in Public Health及BMC Public Health刊登,全家盟也召開記者會公佈調查結果。

全家盟常務監事、長庚科技大學護理系副教授趙國玉指出,孩子停課第2周及10周後,媽媽的壓力僅有輕微上升,爸爸的壓力則有明顯上升的現象。除此之外,社會經濟地位較弱勢的家庭,以及家中有2個以上孩子的家庭,壓力也會較大。

臺灣愛兒親師家長協會理事長張文昌指出,從調查中可看見,爸爸在家庭中的「耐煩程度」不如媽媽,孩子剛開始停課時壓力是媽媽比較大,後來卻變成媽媽調適得比較好,可能是因爸爸在家與孩子相處時,比較不是照顧、監督孩子課業的角色。

張文昌提醒,臺灣教育應重視家庭親職教育,尤其更要透過鼓勵,讓爸爸知道如何和孩子相處、互動。教育部一年約有3000億元預算,其中只有3億花在家庭教育,比率非常低,呼籲教育部及社會大衆更加重視。

全家盟理事長蕭東原指出,在疫情當下,爲了配合線上教學,許多家庭要「搶平板」,這可能也是爲何家庭的孩子數量較多,以及社經狀況不好的家庭,壓力較大的原因。另外,對於張文昌所提,從調查可以看出爸爸的「耐煩度」沒有這麼好,也呼籲應特別關心、協助爸爸,加強親職教育相關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