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奪冠事出有因?陳芋汐哭了,郭晶晶評價一針見血!

毫無懸念!

全紅嬋和陳芋汐不負衆望,

爲中國跳水隊隊包攬一金一銀。

賽後陳芋汐卻哭了。

“就像一些壓力,和外界的否定吧。”

或許有對沒能奪冠的不甘。

其實陳芋汐的實力並不輸全紅嬋。

在此前二人合作跳臺奪金便可以看出來。

但爲何在單人跳臺比賽中,

輸給了比她年紀小的全紅嬋?

要說跳水的最大贏家,

非曾經的“跳水皇后”郭晶晶莫屬。

除此之外,她還有一層“特殊身份”。

已經退役的她考取了跳水裁判證,

現以巴黎奧運會總裁判長的身份,

穩穩地坐在跳水比賽的裁判席。

看見其他運動員的遭遇,便不得不說郭晶晶的選擇真明智。

游泳隊同樣爲中國的奪冠熱門項目。

卻屢屢與金牌擦肩而過。

在比賽前,他們就受到“特殊”待遇。

中國游泳隊運動員剛到達巴黎,

被要求進行了近200次的檢測,

每個人受檢次數高達21次!

反觀其他國家,卻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美國的團隊人數比中國還多十幾個人,

檢測次數卻比中國少將近4倍!

這明目張膽的不公讓中國隊“敢怒不敢言”。

張雨霏獲得銅牌後淚別賽場。

網友們看了也是痛在心裡。

所以郭晶晶選擇“王者歸來”正是要護住一方公平。

可見她身份的含金量有多重。

此次比賽更是直接中國向隊員豎起大拇指,

有她在,就像“孃家人”一樣心安。

而面對全紅嬋,她也得“放下身段”。

“我跳了二十多年水,從來沒有跳過這麼多滿分。”

這是前“跳水皇后”對小將全紅嬋的高度評價。

話語裡都是深深的羨慕。

自冬奧會奪冠一舉成名,

郭晶晶毫不掩飾她的愛才之心。

心甘情願等全紅嬋拍完便小心翼翼走上去,

謙虛地彎腰跟她合影。

不久前女子雙人跳臺奪冠後,

郭晶晶更是像小迷妹一樣拿手機拍全紅嬋,

全妹看見後激動地跑上去親了她的鏡頭。

二人的互動更像是“跳水王者”之間的傳承。

已經手握三枚奧運金牌的17歲少女,

這“一飛沖天”的勢頭讓其他國家選手無法逾越。

指導教練譚靜瑜更是誇讚,

全紅嬋再戰兩屆奧運會不成問題。

這趨勢很有可能成爲繼郭晶晶、陳若琳之後新的“跳水女皇”。

相比之下,陳芋汐就顯得悵然了。

從東京到巴黎的這三年裡,

全妹在國際大賽上和陳芋汐交手了15次也輸了10次。

爲何贏了這一次?

其實陳芋汐比全紅嬋更有比賽經驗,

練習時間也比她長。

但她的“悲情”竟是因爲“機緣巧合”。

東京奧運會時因爲疫情推遲了一年,

如果沒有推遲,

陳芋汐勢必是作爲重磅選手衝擊金牌。

但推遲了一年後,全紅嬋橫空出世,

“奪”走了冠軍。

那年全紅嬋14歲。

而奧運會限制選手的最低年齡正好是14歲。

就是這樣的陰差陽錯,

讓陳芋汐與金牌擦肩而過。

全紅嬋打破了伏明霞奧運會最年輕衛冕者的紀錄,

並且這個記錄很有可能在長期內屹立不倒。

陳芋汐又隨着年齡的增長,

身體狀態不復從前。

屬於她的時代還沒開始,

就結束了。

她也有可能早就預料到了自己的結局,

在鏡頭前痛哭流涕。

全紅嬋奪冠後也是和陳芋汐緊緊相擁。

二人合作時橫掃天下無敵手,

分開時又惺惺相惜。

只能說競技體育真是既精彩又殘酷。

私底下,全紅嬋把陳芋汐當作親姐姐一般。

訓練、上課、回宿舍,

二人幾乎形影不離。

在細節中可以看出來全妹很依賴姐姐。

有陳芋汐在的採訪環節,

全紅嬋在旁邊活蹦亂跳,眉飛色舞,

活脫脫鄰家活潑小女孩一個。

甚至安慰陳芋汐時,還和記者開起了玩笑,

“都是你。”

然而在單人跳臺奪冠後,

她自己面對採訪顯得有些侷促。

記者問她:爲什麼沒有雙人採訪的時候輕鬆,

全紅嬋落寞地回答:“因爲她不在。”

剛剛還是競爭對手,

這一刻,她們只是朝夕相伴的姐妹。

不少人感嘆她們真是“既生瑜,何生亮”。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我們從小就很親密,我把她當成妹妹一樣疼愛。”

不只是全紅嬋依賴陳芋汐,

陳芋汐也很珍惜這個妹妹。

她曾在採訪中表示,

最想做的事是和妹妹一起站在最高領獎臺。

今年的世錦賽女子十米跳臺決賽,

全紅嬋突破壓力奪得冠軍,

陳芋汐的三連冠記錄被打破。

陳芋汐並沒有因爲失金而喪氣,

反而給全紅嬋一個大大的擁抱。

這之前全紅嬋因爲到了發育關,

跳水動作做起來也有些吃力。

一度陷入低谷期。

所以這個冠軍其實也是她對自己的突破。

有相同經歷的陳芋汐看在眼裡,

也深知她的不易。

但全紅嬋的成功最大的功勞另有其人。

都知道全紅嬋少女心性,

最喜歡的是玩偶。

就連獎牌都是放牀底下,娃娃都放在櫃子上。

而前日,有網友偶遇全紅嬋和她的教練陳若琳。

他們發現全紅嬋的揹着一個大包,

而陳若琳的也揹着滿滿當當的娃娃。

這有愛的一幕戳中了網友的心。

要知道陳若琳平時對全紅嬋是不苟言笑的,

全妹對教練也是敬畏大於親密。

殊不知陳若琳曾遭到數不清的質疑和指責。

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上,

陳若琳在訓練時對全紅嬋發脾氣:

“你得調動起來,你累了光喊累那有啥用?你比賽時也喊累啊。”

這短視頻一經傳出,

網友紛紛指責陳若琳教導不當。

實際上沒有嚴師哪裡能出高徒?

東奧會後,全紅嬋到了發育關,

在大賽上多次惜敗陳芋汐。

心理和身體都承受着巨大壓力。

就連全紅嬋自己也感到動作越來越沉重,

特別是207C怎麼也跳不好了。

發育期是跳水運動員的關隘,

有多少人的運動生涯就折在這階段了。

比如東奧會奪冠的張家齊,

就因爲發育期沒過關,無緣巴黎奧運會。

而陳若琳是唯一一個扛住發育期,

一直處於巔峰期的跳水運動員。

她看見全紅嬋,

就像看見了當年的自己。

“我在全紅嬋身上看到了我自己。”

因爲自己淋過雨,所以也想給別人撐傘。

事實證明,她確實把全紅嬋養得很好。

巴黎奧運前夕,

別人家的教練都帶着徒弟抓緊訓練。

全紅嬋這對師徒就不一樣。

陳若琳專門給徒弟剪頭髮。

她拿起剪刀觀察全紅嬋的目光,

無異於母親對女兒的關懷。

平時還會給全紅嬋買臉油護膚,

給她做身體按摩,

騎着電動車接她去訓練。

這關係可以說是亦師亦母了。

甚至在全紅嬋奪冠時,

陳若琳在角落默默抹眼淚。

她是否想起了平常訓練時,

整個訓練場只剩下她們二人堅持的心酸。

同樣出身寒門的她們自然明白自己要付出異於常人的努力才能到達“冠軍”的門檻。

世人總是偏愛寒門勝過英雄。

而家世好的陳芋汐則總是被人遺忘。

全紅嬋一跳成名後的那句:

“我連遊樂場都沒去過呢。”

讓這個出身寒微的女孩被世人憐愛。

家裡上有患病的爺爺奶奶,

下有三個兄弟姐妹。

從農村走到奧運最高獎檯曆盡艱辛。

就連學跳水的初衷也是想要替家裡分擔。

她表示獲獎後的錢要用來給媽媽治病。

這樣的經歷誰見了不心生垂憐?

但榮譽對陳芋汐來說,是錦上添花。

她家是體育世家,

爸爸是體操教練,媽媽更是體育學院的副教授。

從小家境優渥,

可以說是贏在了人生的起跑線。

然而起點有多高,目標也就有多高。

她從小在父母的影響下學習體操,

父母並沒有打算讓陳芋汐走上專業體育之路,

他們深知學體育的艱辛。

但陳芋汐卻展露出了極強的跳水天賦。

正在練習體操的她,

被上海跳水隊教練看中,之後改練跳水。

家裡給她最好的資源,

把她培養得“面面俱到”。

學業也不曾耽誤半點,

在去年被同濟大學錄取。

連續兩屆獲得奧運冠軍。

在採訪中,面對記者的英語提問,

陳芋汐鎮定得用英語回答,口齒清晰。

反觀全紅嬋,很顯然她對英語很陌生。

但這不是最重要的。

全紅嬋和陳芋汐都爭相做跳水的“天花板”。

“我說世錦賽的目標是430分,現在我都給自己捲到450分了,全紅嬋的出現督促我不斷進步。”

所以她們不是“既生瑜,何生亮”,

而是互相肯定、攜手相伴的知己。

能在一件事情上做到極致,

就是最大的成功。

賽場上冠軍只有一個,有贏必然就有輸。

很殘酷,但競技體育的魅力就在於此。

俗話說:英雄不問出處。

她們兩人的經歷也恰恰證明了無論富貴還是貧窮,

都不能成爲成功的影響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