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穫了三個“首次”
第三次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已經收官。本次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實施規模最大、覆蓋範圍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的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150萬普查人員投入,累計行程超6300萬公里,歷時三年,我國農作物、畜禽、水產養殖種質資源的種類數量、區域分佈、特徵特性等家底被一一摸清。
12月10日,農業農村部就介紹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情況召開新聞發佈會。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提及了三個“首次”,詳細講述了我國第三次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的進展和收穫。
首次開展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查清三個底數
記者瞭解到,2021年我國啓動全國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前,曾兩次開展農作物和畜禽資源普查工作。水產養殖種質資源普查,是新中國成立後首次開展。
12月10日的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介紹,作爲世界水產養殖第一大國,我國養殖種類極其繁多,本次普查僅涉及養殖,三年來,7000多名普查人員參與其中,全面摸清了我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家底。
其中,普查首次查清了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底數。劉新中介紹,這次普查對全國312個重點種質資源進行了系統調查,對全國2780個縣級區域內的種質資源開展了“拉網式”普查,普查到的857個種質資源分爲淡水魚、海水魚、蝦蟹、貝、藻,還有兩棲爬行、棘皮及其他類等8大種類,隸屬155個科,369個屬,643個物種,包括原種558個,品種209個,引進種90個。劉新中說,無論從種質資源數量、物種數量還是品種數量等方面,都爲世界第一。
同時,通過本次普查,我國首次查清了全國水產養殖種質資源區域的分佈。普查顯示,總體上我國沿海省份種質資源分佈數量高於內陸省份,南方的省份高於北方省份,種質資源數量的分佈情況與我們各地現有水產養殖產量和產業情況基本保持一致,也客觀反映出種質資源是產業發展的重要基礎。
此外,劉新中提到,吉林、山西、陝西、雲南等傳統意義上的水產養殖小省,種質資源的數量也不少,均在百種以上,也說明這些區域在水產養殖中還存在着較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普查中還首次查清了全國水產養殖主體的底數。這次普查,全國共調查到92萬家水產養殖主體,2萬餘家水產苗種生產主體。發佈會上,劉新中講述時用到了多個“第一次”。他說,對於養殖主體的體量數字,這次是第一次如此精準地掌握,也是第一次形成了反映水產養殖主體地理位置等基本信息數據,全國養殖主體和種質資源活體保種主體第一次有了“數字身份證”,“這爲水產養殖監管和種質資源保護體系的建設應該說提供了非常有力的決策基礎。”
首次查清青藏高原區域畜禽遺傳資源本底,填補普查空白
在普查範圍方面,本次普查也做到了全方位無遺漏,覆蓋了全國31個省份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作物方面,對全國2323個農業縣(市、區)開展了全方位普查,其中包括了前兩次普查未涉及的332個農業縣,填補了乾旱與高原等特殊生態區、邊境及少數民族區域的空白。
在畜禽普查上,全國畜牧總站副站長左玲玲在會上介紹,本次普查首次查清了青藏高原區域畜禽遺傳資源的本底,填補了我國極高海拔地區的普查空白。她說,這是圓了幾代資源人的夢。
高原地區的種質資源真實地回饋了普查工作者爲之付出的努力。新京報記者在發佈會上了解到,今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在各地推介的基礎上,經過專家的綜合評估,從中遴選發佈了新發現鑑定的畜禽和蜂遺傳資源51個。其中有如河南豫西黑豬這樣的地方豬品種,也有肅南犛牛、新疆皮山紅羊以及16個地方雞品種等。而來自青藏高原區域的品種,有25個之多。
如帕米爾犛牛是乳肉役兼用的犛牛資源,分佈在東帕米爾高原4000米以上的高寒山區;又如多瑪綿羊,生長環境在海拔5000米以上,肉毛兼用,其粗毛是地毯毛的優質原料。包括這兩個種質資源在內,10個來自高海拔地區的種質資源,因其適應高寒低氧環境、耐強輻射且生產性能表現優良,還曾入選農業農村部2021年度的“十大新發現畜禽遺傳資源”。它們是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我國農業文明和地域文化的載體,爲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源。
首次發現野生黃肉桃,十個曾經宣佈滅絕的品種被重新找回
發佈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第三次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普查專家組組長劉旭指出,這次普查全面摸清了種質資源的家底,搶救收集保護了一批優異種質資源,爲提升種業自主創新、加快種業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
在夯實打牢了國家糧食安全的資源基礎、拓展了多元食物供給的資源種類的同時,普查也挖掘發現了具有較高價值的優異資源。劉旭特別提到,在四川小金縣收集到的“小金花核桃子”是我國首次發現的野生黃肉桃,對於研究黃肉桃的起源和馴化具有重要的價值。
“新收集的種質資源,或者性狀優良,或者生存地生境特殊,或者歷史悠久,對於培養高產優質、抗逆廣適的新品種,研究作物的起源演化以及保護民族傳統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劉旭說。
而除了首次發現,本次普查還重新找回了曾宣佈滅絕的品種。河南項城豬、浙江北港豬和龍遊烏豬、四川豪杆嘴型內江豬、山東煙臺穇糠雞、甘肅太平雞、廣東中山麻鴨、上海水牛、雲南臨滄長毛山羊、黑龍江黑河馬等十個畜禽品種資源,也在本次普查中被找回。
左玲玲在會上提到,這些資源歷史悠久,彌足珍貴,重新找回是一個意外收穫,“如項城豬,養殖歷史悠久,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具有產仔率高、耐粗飼、肉質好等特點,是不可多得的珍貴資源。煙臺穇糠雞是在原產地四百公里外的濟寧太白湖畔重新找到的,如果不是普查人員挨家挨戶普查,這些品種很可能就永遠也找不到了,資源保護的效果就會大打折扣。”
新京報記者 田傑雄
編輯 張樹婧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