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第一!2023中國最好學科排名,98個學科之冠

如果大學是一棵大樹,學科便是樹幹和樹根,只有樹幹粗壯、樹根紮實,創新人才培養才能枝繁葉茂。

近年來,學科建設始終是“雙一流”建設的核心話題之一,從打造一流學科體系,到集中力量建設高峰學科,再到推進學科高水平交叉……各高校多措並舉,深化學科內涵建設,不斷擦亮自己的“金字招牌”。

日前,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正式發佈。排名榜單包括98個一級學科,共有485所高校的5053個學科點上榜。在每個學科排名中位列第一的高校都備受關注,他們憑藉超強的學科實力領跑其他高校,無疑是該學科的王牌。本文提取各學科排名中位列第一的高校,一窺這些高校的學科建設風采!

冠軍高校,各展鋒芒!

在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共有56所高校擁有冠軍學科。

從各高校冠軍學科數量上看,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不負全國頂尖之名,分別以9個和8個冠軍學科傲視全國!北京師範大學、復旦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亦表現不凡,均有4個學科排名全國第一!

作爲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清華大學以9個學科獲全國第一的成績拔得頭籌。值得注意的是,機械工程、電氣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等6個冠軍學科均屬工學門類,清華大學也成爲工學門類冠軍學科最多的高校。北京大學緊隨其後,數學、化學、考古學、社會學、力學、藝術學理論等8個學科斬獲第一,在理學、法學、歷史學、工學和藝術學門類全面開花,彰顯了頂尖高校的強勁實力。

踐行“學爲人師,行爲世範”的北京師範大學,在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地理學4個學科位居第一。作爲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爲主要特色的著名學府,北京師範大學在建設教育強國的偉業中從未缺席。“十三五”期間,北京師範大學獲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45項,位居全國高校第一位。教師和校友屢屢將教學大師獎、傑出教學獎、全國最美教師、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等收入囊中。

復旦大學哲學、政治學、中國史和基礎醫學4個學科摘得第一,展現了其在人文社科領域的卓越地位,同時,復旦的基礎醫學不斷融合創新、強基固本,在“第一個復旦”建設過程中,邁向一流。近五年,復旦基礎醫學院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2門,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國家中長期重大專項10項。近三年已累計在Nature、Science等頂尖期刊上發表論文近200篇,研究成果獲得學術界廣泛關注。

被譽爲我國網絡與信息安全人才培養“黃埔軍校”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擁有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網絡空間安全3個冠軍學科。辦學九十餘載,學校電子信息類學科始終保持強大的發展動力和競爭優勢。五年來,學校新增國家科技獎勵6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實現了歷史性突破。在科學研究方面,西電持續錨定“卡脖子”技術,參與探月工程、大射電望遠鏡等重大項目。去年,學校牽頭的首個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製項目順利通過驗收,對推動航天測控技術進步有重要意義。

在本次排名中,中國人民大學的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馬克思主義理論、農林經濟管理4個學科位列第一,比2022年增加2個冠軍學科。中國農業大學的農業工程、作物學、畜牧學、獸醫學獲全國第一,其中農業工程、作物學、畜牧學連續七年斬獲第一,堪稱農學門類天花板。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江南大學、蘭州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四川大學、同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有2個學科位列全國第一。

新增學科亮相,2所高校強勢登頂!

2023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首次將科學技術史和生物工程學科納入排名。2所實力高校強勢登頂。

其中科學技術史學科雖然首次進入排名,卻是一門古老的學科,學科體系建設由來已久。北京科技大學作爲中國最早開展科學技術史研究並建制化的高校之一,經過多年發展,在該領域建立了領先的優勢,成爲科學技術史學科的冠軍高校。2022年,科技史與文化遺產研究院李延祥教授獲批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23年,學校成功獲批“材料考古與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這也是科技史學科的全國唯一。

同爲今年新增學科的生物工程,北京化工大學獲得全國第一。北化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科研成果累累,近5年承擔國家重大、重點研發計劃和自然科學基金等200餘項,到款近4億元,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授權專利近200項,轉化創造經濟效益數十億元。僅2023年2月,便在頂級學術期刊Cell連續發表3篇研究論文,生物工程學科蓬勃發展。

百校爭鳴,競逐一流!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冠軍學科的形成,學科影響力的擴大,決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必然是通過一步步苦心孤詣、辛勤耕耘所得。排名全國第一已屬不易,在上百所高校中突出重圍,奪得冠軍,更體現學科建設的雄厚實力!

瀋水之濱、渾河之畔的東北大學,其控制科學與工程排名全國第一。學科現已形成了以柴天佑院士、唐立新院士爲學術帶頭人的高水平師資隊伍,包括國家級人才26人、國家級青年人才10人、IFAC Fellow 8人,IEEE Fellow16人。擁有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冶金自動化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10多個省部級創新平臺。近年來,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3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 1 項……這些,正是東大學科奪冠的底氣。

自2017年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發佈以來,天津大學從未令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的冠軍寶座旁落,今年,天津大學再次奪得該學科冠軍,書寫“天大”傳奇。天大的化工教師團隊由“中國工業結晶之母”王靜康院士牽頭,團隊持續完成了國家“七五”到“十二五”工業結晶領域的重大科技攻關和支撐計劃項目,科研成果讓中國工業結晶技術躋身世界前列,並且一次次改寫世界結晶產業格局。團隊在教學研究改革中完成的“化工設計”課程先後獲得國家精品課、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併入選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天大”的實力,築牢“工”成名就的根基。

華東師範大學的軟件工程首次獲得全國第一,作爲國家首批獲准成立示範性軟件學院的高校中,唯一的師範院校,其軟件工程學科建設發展迅猛。一支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傑青等高端人才組成的學科團隊,一批包括國家可信嵌入式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內的高水平實驗基地平臺,主持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973/863計劃、基金委重點項目等三十餘項國家級項目,未來華師大將繼續發揮優勢,爲國家重大戰略提供有力支撐。

工商管理獲得五連冠的中山大學,其管理學院作爲國內最早成立的專門從事工商管理教育和研究的學院之一,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和影響力。2021年,中山大學大數據管理行爲與決策實驗室入選首批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多位教師入選省部級及以上高層次人才項目和國家級優秀教師;積極佈局學科研究“大團隊、大項目、大平臺”建設,獲國家級重大重點項目19項,中山大學在高質量內涵式發展之路上繼續前進。

紮根西北,鑄大國重器,西北工業大學的材料科學與工程連續3年排名全國第一,再次鞏固了“傳統強項”工科的優勢。辦學至今,先後爲國防科技事業發展和國民經濟建設輸送了12名兩院院士、近百名長江學者和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全國十大傑出青年和百餘位副總師以上的衆多行業領軍人才,成爲鑄就和續寫“西工大現象”的中堅力量。

上海交通大學的臨牀醫學、西安交通大學的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外國語言文學、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傳播學、中國政法大學的法學、中國藥科大學的藥學、中央美術學院的美術學、以及上海體育大學的體育學均位居全國第一。

在衆多“雙一流”冠軍高校中,兩所非“雙一流”高校也格外亮眼。山西醫科大學的特種醫學和上海戲劇學院的戲劇與影視學排名全國第一,展現出建設“一流學科”的強勁勢頭。

學科建設每邁出的一步,既是對過去努力的肯定,也是對未來發展的鞭策。這98個學科的冠軍高校,他們是學科領域前沿的探索者和引領者,憑藉強勁的創新活力、豐碩的教學成果、雄厚的科研實力、高質量的人才隊伍,助推優勢學科走上巔峰。期待更多高校立足當下,着眼未來,腳步不息,探索不止,聚力提升學科高質量建設的力度、精度、效度,持續爲學科發展注入“源頭活水”,以一流學科體系支撐一流人才培養,以高質量的學科建設推動一流大學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