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代會聚焦臺灣主體性 賴清德講稿暗藏藉古諷今

▲總統賴清德出席「民進黨全代會開幕式」。(圖/翻攝自YouTube/民主進步黨)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民進黨21日舉行全國黨代表大會。此次全代會主題爲「民主臺灣,團結向前」,主席、總統賴清德講稿內容聚焦「團結」,並在宣示三目標時,首項目標就是強調建立以「臺灣主體性的國家認同」,對比近期國會朝野所造成的紛爭來看,賴「團結臺灣」的目標相當明確,要凝聚每份力量,讓國家認同不再成爲「外部分化」、「內部對立」的破口。

黨內人士分析,賴清德講稿核心價值除了「團結」,也頗有「以古勉今」以及「以古諷今」的意涵。在「以古勉今」的部分,賴清德以過去戒嚴時期舉例,民進黨誕生於專制獨裁的年代,和人民站在一起突破戒嚴、黨禁與報禁,追求百分之百的言論自由,達到國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的目標。

民主前輩「過去」的目標是要突破戒嚴、推翻專制統治,爭取人民作主,而「現在」的我們,則是要維護權力分立的憲政體制,避免權力再度集中,危害民主。

另外,賴清德致詞也巧妙地「以古諷今」。賴清德強調,民主國家不會因爲一個人,或是少數人的衝動而失敗,而是在黨派惡鬥的過程中,不接受憲政規範,民主才慢慢被破壞。

對比上近期憲法法庭公佈暫時處分結果,引來在野黨罵聲,甚至批評大法官接受政黨指示,賴清德這段談話的核心精神,無非期盼民主國家迴歸憲政秩序,唯有接受憲法的規範,才能維持民主憲政體制的正常運作。從「團結」到呼籲迴歸憲政體制,內行人不難接收到賴清德意在言外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