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國資管市場規模小幅上升3.41% 居民投資理念正在重構

9月3日,由光大理財發佈的《中國資產管理市場2023-2024》報告顯示,2023年我國國內市場資產分化,權益市場低迷,但債券市場表現相對平穩。國內資產管理市場規模在曲折中小幅增長3.41%至138.38萬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居民財富仍保持了持續增長。據光大理財測算,中國居民總資產2023年達到718.2萬億元,2019年到2023年年均複合增長達到9.3%,中國目前正處於快速增長階段。若剔除槓桿率影響,2023年我國居民淨資產638.11萬億元,五年年均複合增長9.1%。

“展望未來,中國GDP增速依然處於國際較高水平,這決定了居民財富港將持續積累。”報告指出,但由於經濟增長換擋,光大理財預計未來5年我國居民財富累積增長或回落至5%-10%區間。

居民總財富中金融資產佔比提升趨勢或延續

報告數據顯示,2023年,雖然金融資產增量貢獻下降至43.9%,存量佔比也小幅下降0.1個百分點,但2023年金融資產佔比及增量貢獻主要受到資本市場波動影響。

“我們認爲這並非長期趨勢。”光大理財副總經理李永鋒表示,中國居民資產增長動力的切換可持續,對比全球主要國家的居民資產配置結構,中國居民的金融資產配置比例仍有提升空間,因此他預計我國居民總財富中的金融資產佔比依然持續提升。

根據國際經驗,居民資產配置行爲往往在人均GDP跨越1萬美元這一水平前後發生顯著變化,通常會出現由不動產向金融資產遷移的現象。與此同時,在“房主不炒”的長期定位下,我國居民財富需要新的投資渠道和路徑。

“我國正在從過去的房地產週期轉變爲以清潔能源建設爲代表的綠色科技週期。”李永鋒認爲,隨着房地產週期向綠色科技週期轉變,房地產的無“風險”屬性或重新定義,居民財富也將會由過去的房地產向金融資產轉移。同時,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金融配置的需求亦在上升,這也將加速居民財富的再配置。

存款佔比短期上升不可持續

自2023年以來,中國居民金融資產中現金及存款佔比有所上升,但在光大理財看來,這一趨勢不可持續。

對於現金及存款佔比階段性提升,李永鋒認爲,這一方面是受到股市低迷等因素影響,居民對公募基金主動管理類權益產品失去信任;另一方面是由於居民收入增長階段性維持悲觀預期。

“如果拉長時間週期來看,在低收益環境下,居民金融資產結構在不同風險收益特徵資產之間的比重或將回歸均衡。”李永鋒預計,未來一段時間,現金及存款佔比將長期呈現下行趨勢。

報告指出,長期來看,打破剛兌、存款利率下行後各類金融產品的風險收益屬性更加清晰和市場化,有利於居民形成正確的風險收益預期,在此基礎上,風險收益、期限匹配等帶來的投資體驗將得到改善,同時跑贏通脹的收益率底線要求、資本市場自身的高質量發展,都將推動居民資金從存款再次進入資本市場。

此外,當前居民投資理念亦在重構當中。當前不同客羣的核心價值需求差異顯著。就金融投資而言,居民風險收益相匹配的意識也逐漸清晰。

報告指出,財富管理機構應積極引導和幫助投資者認清自身風險收益偏好,更重要的是要根據不同資金的投資期限和投資目的,進一步細分風險承受能力和收益目標。這將有助於推動居民風險收益匹配意識的提升,拋棄不切實際的高收益崇拜。

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面臨深刻轉型

報告認爲,中國資產管理行業面臨深刻轉型。在新的經濟增長週期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宏觀層面我國實體經濟需要的長期資金、股權資金相對缺乏,優質資產不足。微觀層面,居民資產配置體系和財富管理觀念正在經歷重構。在政策層面,金融強國和中國特色現代金融體系的建設持續推進。

報告數據顯示,我國資管行業穩中有進,但行業間分化發展勢頭明顯。去年銀行理財從2022年底的市場衝擊中有所恢復,但理財規模同比仍然下降3.10%;公募基金規模延續緩慢增長態勢,同比增長4.95%;保險行業保費收入較快增長,保險資管規模增速達10.47%;信託行業在經歷新規落地後持續轉型,規模大幅增長,同比增幅達到15.64%,增速領先其他子行業。而私募基金監管更趨規範,行業迴歸穩定態勢,券商資管、期貨資管通道業務持續壓縮,行業總規模則持續下降。

“從資產端來看,去年全年呈現債強股弱的態勢,黃金價格一枝獨秀屢創新高。”李永鋒介紹,去年無論是債券基金還是以債券爲主的固收類產品,規模增長均相對較好。

展望未來,李永鋒表示,我國資管行業仍具有強大且穩定的經濟基礎和居民財富優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會變,高質量發展的定位不會變,居民資產管理的持續穩定增長不會改變,金融資產配置比例的穩定上升趨勢亦不會改變。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姜樊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穆祥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