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了趟土耳其,感覺普通人的生活太難了

△伊斯坦布爾。(圖/pixabay)

經過一整夜的飛行,阿提哈德航空公司的航班與日光一同穿破雲層,降落在了北京大興機場,一段土耳其之旅算是畫上了句號。短短不到10天的旅程,卻也讓我窺見了這個國家的冰山一角。

土耳其的通貨膨脹,在網上是個熱門的話題,甚至有“土耳其和經濟學只能活一個”的說法。儘管現實並沒有那麼激烈,卻也很沉重。

趁着還有表達欲,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這個橫跨歐亞大陸的國家,現在是個什麼樣子。

歐洲最大的城市

本文開始之前,我先問一個問題,在你印象中,歐洲第一大城市是哪裡?

倫敦、巴黎、莫斯科?

其實,不管是人口還是建成區面積,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都纔是歐洲第一大城市。

伊斯坦布爾,地跨歐亞兩大洲,曾經東羅馬帝國的中心,拿破崙稱之爲“世界的首都”。

去之前我對伊斯坦布爾的印象停留在書本上的三言兩語,什麼君士坦丁堡、塞爾柱突厥、奧斯曼蘇丹、十字軍東征……疊加上一些現在的網絡熱梗,比如“埃爾多安經濟學”等等。

下了飛機我才發現,這裡首先是一座歐洲城市。

△從船上看伊斯坦布爾歐洲區。(圖/作者 攝於波斯普魯斯海峽遊船)

從機場到市區的小巴上,我觀察着一路上疾馳的汽車,絕大多數都是歐洲品牌,在中國已經看不太到的法系車和意系車,在這裡佔了七成以上。出租車是統一的菲亞特,私家車最多的是標緻、雪鐵龍和雷諾,偶爾能見到幾輛日本的豐田和韓國的現代。

落地之後,我和同行人先在老城區轉了轉。典型的地中海風貌,不管是建築風格還是居民長相,和南意大利、西班牙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建築之間都十分緊湊,色彩不一。個人甚至覺得有點像中國華南的城中村。

滑動查看

△老城區街景。(圖/作者 攝)

再來到新城區,明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都多了起來。他們來自哪裡一目瞭然:西歐人和俄羅斯人金髮碧眼、相對較高;土耳其人和南歐人外形差不多,身高相當於中國南方的水平,而且身材瘦削;阿拉伯人矮小、黑瘦,女性戴着黑色的頭巾。

藍天豔陽下,形形色色的人漫步在伊斯坦布爾的大街小巷,有一瞬間,讓人恍惚感覺種族的和諧在這“世界的首都”當中實現了一樣。

△伊斯坦布爾街區。(圖/pixabay)

土耳其的官方貨幣是里拉,在伊斯坦布爾,換匯點隨處可見。很多情況下,歐元也可以直接使用。

還有令我驚異的一點,是伊斯坦布爾的英語普及程度。基本上酒店、餐館甚至路邊小攤販,都能用英語精準地表達出自己的意思,溝通完全無障礙。

土耳其並不是歐盟成員國,但歐洲成分是足夠了。

△ 伊斯坦布爾大集市,世界上最大、 最古老的室內市場之一 。(圖/pixabay )

太偉大了,埃爾多安經濟學

土耳其在全球屬於中高收入國家,準發達國家。但從我的角度看,這裡絕對稱不上“發達”。

首先最大的問題是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的速度令人咋舌。哪怕是半年前的旅遊攻略,其物價都已經失去了參考性。

比如所有伊斯坦布爾市民都需要用到的公交卡,在某書上年初的時候當地人介紹價格是70里拉一張,而我們到的時候,已經漲到了130里拉。

再比如土耳其人早餐吃的麪包圈,我看的疫情前的旅遊攻略,是1里拉一個,現在在伊斯坦布爾街頭是10里拉。

你能想象,短短几年間中國的包子油條上漲了十倍嗎?

還有著名的土耳其烤肉kebab,本來是傳統的窮人美食。可現在在伊斯坦布爾吃上一頓,單人消費已經接近人民幣100塊,是當地人吃不起的程度。

△土耳其烤肉。(圖/作者 攝)

那麼,土耳其人收入怎麼樣?

這個問題我問了一箇中土混血的當地地陪,得到的答覆是,在伊斯坦布爾,一般打工人一個月能掙四五千塊人民幣,公務員月收入大約8000人民幣。

我在心裡粗略地算了一下,如果按我觀察到的消費, 這薪資大概是普通人不夠花,公務員攢不下錢的水平。 不過,我擔心是因爲我自己是遊客,活動範圍都是景區附近,所以比本地人花得更多,於是追問了幾句。

結果他接下來的話,讓我覺得自己還是保守了。

△600多里拉的魚。(圖/作者 攝)

土耳其,歡迎有錢人

他說,幾乎所有人賺的錢都不夠花。很多人在伊斯坦布爾都要租房住,包括公務員。而這座城市的房價早就讓阿拉伯人、俄羅斯人和土耳其各地的人炒起來了。

土耳其的國籍,基本上是明碼標價的,只要在這裡買一間60萬美金以上的房子,就可以獲得國籍,享受當地的福利待遇。

△伊斯坦布爾的彩色房子。(圖/pixabay)

因爲寬鬆的身份政策,伊斯坦布爾涌入了300萬外國人。其中阿拉伯人爲主,俄烏戰爭初期還有大量的俄羅斯人來到土耳其。這些人攜帶大量資金,炒高了伊斯坦布爾的房市價格。

外來熱錢是一方面,土耳其本國的稅收政策也一言難盡。

地陪小哥告訴我們,在土耳其買一輛普通轎車的價格大概在50萬人民幣左右。車並沒什麼不同, 但土耳其對進口工業品徵收高額的消費稅。

一部蘋果15手機,在土耳其的銷售價格達到2萬元人民幣。

在土耳其使用手機,還有一筆隱形的費用。小哥說,他買了第一部手機之後的幾個月,手機突然被鎖了通信功能,需要在當地電信公司交一筆3萬里拉(約6500人民幣)的費用,纔可以解鎖繼續使用。

這個操作我此前在中文網絡上看到過,卻一直不敢相信它是真的。這和直接搶錢的區別在哪裡呢?

物價的參差

第二站,我們去了土耳其第三大城市——愛琴海畔的伊茲密爾。

伊茲密爾位於亞洲,離開了世界的首都,當地人英語水平急劇下降,溝通變得困難。我開始少說話、多觀察。

△博斯普魯斯海峽分開了歐洲和亞洲。(圖/pixabay)

物價降得很明顯,一份土耳其烤肉,伊斯坦布爾接近400里拉(85元人民幣)還吃不飽,到了伊茲密爾只需要250里拉。

可惜打車仍然很貴,從汽車站到酒店25分鐘的車程收了400里拉,我們詢問了入住酒店前臺,以及通過後面去機場的行程才確定,這就是當地普遍價格。

去伊茲密爾,是爲了參觀古希臘城邦以弗所的遺蹟。

順便說一句,土耳其歷史確實厚重,從奧斯曼皇宮到古希臘遺蹟,令人目不暇接。而他們都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對外國人特別貴。

滑動查看

△奧斯曼皇宮內景和展品。(圖/作者 攝)

像奧斯曼舊皇宮,給外國遊客的價格是1500(約320元)里拉一張票,本地學生只要30里拉。而古希臘城邦以弗所遺蹟標價是40歐元,伊斯坦布爾考古博物館標價15歐元,可能是因爲價格變動,這兩個地方實際都只收里拉。只有被改成清真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還能用歐元買票,價格是25歐元。

△被改成清真寺的聖索菲亞大教堂。(圖/作者 攝)

以弗所是古典早期最重要的希臘城市之一,也是一座富裕精緻的海洋文明貿易城市。花了大概3000里拉之後,我和同行者兩個人進入了這座古城。

總體來說,遺蹟遺存保存的還相對完好。我們能看到巨大的露天劇院和希臘神廟,以及通向海港的石板路。

△以弗所遺址。(圖/pixabay)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濫觴,我想只有愛琴海沿岸這曲折的海岸線和貧瘠、崎嶇的土地,才能塑造出工商業發達的海洋文明。

許多人嘆息於孕育了古希臘、羅馬文明的小亞細亞最終落入異族的手中,但其實就基因而言,現代土耳其人還算是安納托利亞原住民的後代, 夾雜了部分阿拉伯人和遊牧民族的血統,比英美的日耳曼、凱爾特人可更接近羅馬貴族。

△1453奧斯曼攻陷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爾開始屬於土耳其人,土耳其人很驕傲。(圖/作者 攝)

土耳其人的歸屬

從我這個外人的角度來看,土耳其不管是在歐洲還是中東,都是一個相當異質的社會。

和歐洲相比,土耳其9成人口都是名義上的穆斯林,而且又有高度的民族主義情緒和國家向心力,這方面確實不像個歐洲國家。

△伊斯坦布爾。(圖/pixabay )

但和中東諸國相比,土耳其太世俗了。用拉丁文字、隨便喝酒,女人們可以單獨外出。

土耳其人的語言來自中亞和東亞的草原地帶,但長相卻十分歐化和中東化。這一點我同那個地接小哥交流過,他表示土耳其人的祖先來自中國北方,到了土耳其之後,慢慢和周邊的希臘人、阿拉伯人、俄羅斯人通婚,就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

總之,土耳其確實太獨特了。

讀完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