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店樂信雙發財報:兩家互金公司分道揚鑣

(原標題:趣店、樂信雙發財報:明星創始人“一時瑜亮”,現已分道揚鑣)

摘要: 肖文傑和羅敏,樂信和趣店——兩位同時出生在1983年的江西老表,兩家校園貸領域的明星公司,都曾一時瑜亮。

中概股二季度財報季,兩家互聯網金融“明星公司”的表現再次受到關注。

樂信和趣店,兩家明星公司身後的創始人——肖文傑和羅敏,兩位同時出生在1983年的江西“老表”,兩家校園貸領域的明星公司,都曾一時瑜亮。

受制於一些衆所周知的原因,在各自褪去身上的“校園貸”色彩之後,兩家公司在2017年末相繼完成上市。趣店集團於10月18日在紐交所上市,每股定價24美元;同年12月,樂信集團登陸納斯達克,開盤價11.8美元。

上市首日,前者市值接近百億美元;而後者則不足20億美元。

近日,這兩家赴美上市的互金公司又前後腳發佈了2018年第二季度財報。鈦媒體編輯從直觀上看,兩家第二季度的財務表現都足夠亮眼。

趣店第二季度的總營收爲22.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4.7%; 淨利潤7.24億元,同比增長42.4%。同期樂信營業總收入達到人民幣17.83億元,同比增長35.38%,淨利潤爲4.65億元,同比增長2905%。

但市場的反饋卻有些令人刺眼。截至財報發佈後首日收盤,趣店相較於最高點市值117億美元已蒸發近90億美金,僅剩不足20億美元;而樂信的同期市值已超過21億美元。

這兩家明星公司的發展脈絡,正是一大批互金公司在監管和市場雙重承壓下突圍的典型縮影。

突圍時期,兩種路徑

簡單覆盤一下這兩家由校園貸業務爆得大名的年輕公司的發家之路。

趣店集團的前身“趣分期”成立於2014年3月,主營業務是向在校大學生消費提供金融服務——只要在平臺上實名註冊,通過驗證後即可獲得信用額度,從而在趣分期自營的電商平臺上分期購物或是直接取現借款。

2015年9月,趣分期找到了它最重要的金主,得到了來自螞蟻金服的2億美元投資,並開了放支付寶、芝麻信用與其合作。此後,支付寶不僅在APP內提供趣分期入口,也向他們開放信用體系的接口。在支付寶的“第三方提供服務”入口,趣店以”來分期“佔有了一席。

目前支付寶APP“第三方服務”上,給趣店的服務留有入口

另一位主人公——肖文傑的分期樂(上市前更名爲“樂信”)則要比趣分期更“年長”大約半歲。2013年10月,分期樂上線並開始在學校做推廣,肖文傑設計了第一版傳單,在廣州大學城發放。分期樂的具體主打玩法則與趣分期類似。

2016年,校園貸問題頻現。監管承壓之下,趣分期和分期樂漸漸走上兩條分叉路:當年9月,趣分期宣佈退出校園分期市場,專注於非信用卡人羣的消費金融業務;羅敏選擇解散了原有的校園地推團隊,將貸款業務轉向線上。

現金貸的時代由此開啓。

趣店上市前的招股書顯示,2017年上半年總收入18.33億元人民幣,主要營業收入爲融資收入,達15.27億,佔比達到83.3%;而另一個主打業務——消費貸款所佔比例越來越小,2017年第二季度僅僅貢獻了1.51億元。現金貸業務收入佔比極高,而分期購物的商城業務則顯得有些落寞。

另一邊的樂信,則更加重視商城業務。同樣從招股書來看,2017年前三季度,電商分期總營收佔樂信總營收的60%左右,爲第一大營收來源,其餘爲分期借款服務。

但是羅敏在無意之中親手引爆了現金貸風波。趣店由此開始第二次轉型。

2017年10月18日,趣店集團旗下“大白汽車”正式落地。2017年11月24日,趣店宣佈,將支付寶通道現金貸年化利率降至24%。羅敏將其定義爲“雙引擎戰略”——包括消費分期傳統業務和汽車新零售業務。

相較之下,樂信受現金貸監管的承壓較小。2018年4月,肖文傑在公開場合表示,“樂信不做金融,不參與金融業務競爭,永遠做大家(金融機構)最好的合作伙伴。”以此爲樂信的轉型奠定基調。

解析Q2財報,不同的“收入構成”

財務表現亮眼,這是趣店、樂信兩家的Q2財報的共同特點。

財務數據上看,趣店第二季度的總營收爲22.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4.7%; 淨利潤7.24億元,同比增長42.4%。同期樂信營業總收入達到人民幣17.83億元,同比增長35.38%,淨利潤爲4.65億元,同比增長2905%。

羅敏用了“非常滿意”來形容對二季度財務指標的看好。

在逾期率這一核心風控指標層面,兩者表現良好,趣店新增貸款逾期率低於1.0%,第一季度爲1.7%;樂信逾期率爲1.39%,第一季度的數據爲1.44%。活躍客戶方面,趣店第二季度借款活躍人數爲 400 萬,同比下降 40%;樂信的活躍客戶數達爲270萬,同比增加28.8%。

相對而言,兩者的收入構成更值得注意。

趣店營收主要包含消費金融業務和大白汽車新業務兩方面收入。消費金融業務收入主要來自金融服務收入、銷售佣金收入、貸款管理和其他收入。

與此前財報數據相比,趣店消費金融業務增長並不明顯,今年第二季度14.59億元人民幣的收入低於2017第四季度的14.91億元。大白汽車則實現7.85億元收入,業務收入環比增長43.7%,佔總收入35%。

值得注意的是,趣店商品分期業務正在深度邊緣化,來自商品分期的銷售佣金收入大幅下降。財報中也不再體現商品相關運營數據。顯然,趣店“電商分期”的屬性正在逐漸消失。

同期,樂信的金融服務業務營收爲12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的67%;貸款便利和服務費爲2.32億元人民幣,佔總收入13%。財報還披露,2018年2季度,樂信旗下分期樂商城的交易額同比增長53.8%。這顯示,樂信更加側重分期消費市場。

樂信的收入構成顯示,其對於金融服務收入的依賴度越來越高。

2015年至2017年,樂信金融服務收入佔比分別爲14.3%、36%、54.01%,而2018年一季度、二季度均超過了六成。更加引人關注的是,在樂信金融服務收入中,二季度樂信通過爲各類金融機構服務而獲得的金融科技收入達到2.32億,同比去年增長339%。

告別螞蟻金服?

比趣店財報更早一點發布的是一則外媒傳聞:

趣店與螞蟻金服的合作將在今年8月到期,而螞蟻金服將不再續約。

在二季度財報中,這一消息得到了確認。如鈦媒體在上文所述,螞蟻金服作爲趣店的“貴人”,在2015年通過全資子公司API(香港)投資有限公司入股趣店。趣店上市前,螞蟻金服是它第四大股東,佔股12.8%。

螞蟻金服對於趣店的意義絕不僅於資金,更重要的是,它向趣店提供了線上的獲客渠道和芝麻信用的線上風控工具,這是包括樂信在內的其它平臺很難獲得的資源。

螞蟻金服的流量優勢和降低成本獲客優勢在趣店的爆發式發展中得到了直觀體現。

據其招股書顯示,趣店2015年第四季度平均月活(MAU)、季度活躍用戶、新增用戶、交易量及交易金額均實現了200%以上的環比增長,其中季度新增用戶與交易量增長均達到了360%;與此同時,趣店的市場和銷售費用在總支出中的佔比分別是:2014年192.1%,2015年82%,2016年12.6%,2017年上半年只有8.2%。

在未獲得支付寶扶持的兩年中,趣店均錄得大額虧損,2015年11月,支付寶開放趣分期入口後,2016年趣店營收增長到14.42億,盈利達5.7億。

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議上,趣店管理層也不可避免的提及螞蟻金服的合作到期問題。

“這一(合作協議終止的)變化對我們的運營不會產生任何顯著的影響,我們已經有8個多月的結果來證明。”鈦媒體注意到,趣店CFO楊家康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2018年第一、二季度的數據,大約96%的借款交易都是通過我們自己的獨立應用來完成的。”

但他同時表示,此前,大約30%的新借款人是通過(與支付寶的)合作協議下的某項具體合同來註冊的,由於合作協議的終止,這一部分未來會有變化。

“但是我們有信心,剩餘的60%的新註冊用戶將會繼續來到我們的平臺”。

在上市招股說明書中,趣店專門提到,“如果我們進入這一渠道(支付寶)受到限制或終止,我們吸引新借款人的能力將受到重大負面影響。”

趣店的另一個風險點則在大白汽車業務——趣店今年以來的營收大漲,主要也依賴於這一新增的汽車分期業務。但汽車分期業務的拓展難度,恐怕超出羅敏預期。

羅敏此前曾公開表示,大白汽車2018的目標是銷售10萬輛汽車,但實際上,2018年上半年累計交付僅1.5萬輛。因此,二季報顯著下調了目標銷售量,“由於公司關注盈利能力,預計大白汽車業務全年銷售的汽車數量在2.5萬至3萬輛之間。”

相較而言,宣稱“不做金融”的樂信,面臨着眼下所有金融科技“賦能者”們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包括運營歷史較短數據有待考驗、面臨互聯網巨頭的競爭、大客戶對於公司的營收貢獻佔比高、智能系統和數據的可靠性、政策性風險等等。

趣店與樂信兩家明星公司,可謂見證了五年多來中國互金行業的歷史。趣店轉型,樂信堅持“科技服務”基因,同樣早起得益於互金市場的紅利,如今卻早已走在分野的路上。(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蔡鵬程,編輯/蔥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