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鳥頻飛 學者:理性討論愈限縮

立法院20日處理選罷法等法案,場外聚集「青鳥」陳抗羣衆,一度衝撞警方,試圖衝入立法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院會廿日三讀通過修正選罷法、憲訴法、財劃法,場內上演全武行,場外聚集「青鳥」高喊「沒有討論,不是民主」,數度和警方推擠,甚至企圖攻進立院。中山大學政治所退休教授廖達琪昨表示,三法案的修法是深化民主,非摧毀民主,「青鳥飛出來反而是種干擾」。

臺藝大廣電系教授賴祥蔚表示,臺灣的政治現在變得非常立場分明,理性討論空間愈來愈限縮,這次修法其實有些很值得注意的地方,例如財劃法,先前民進黨沒在中央執政的時候就非常力推,現在在中央執政了就覺得不可行?民衆上街抗爭時是不是真正瞭解立法內容與背景?還是隻有敵我之分?

賴祥蔚說,民衆展現意見原是好事,但如果變成黨派力量動員而不是公民團體自主意志展現,也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那就會更加激化立場對決,對臺灣民主發展不是好事。

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鈕則勳指出,執政黨動員青鳥衝進立法院、鼓動羣衆上街頭,還是有一定程度的效果,除了可鞏固基本盤,站穩自己的論述不往後退,更符合原本設定「戰」、「鬥」的戰略主軸,不讓在野黨有任何扳回一城空間,纔能有機會收復立法院,達成完全執政。

鈕則勳認爲,民進黨邏輯已拉高到戰略層次的「抗中」,青鳥抗議很多都是無限上綱到和北京有關的論述,和立院通過法案做結合,這都是國民黨的弱點;在野接下來必須要更強化論述、讓民衆更清楚明瞭。

廖達琪建議,藍營要拚命跟國際媒體接觸、溝通解釋,如果沒有做好國際輿論部署,傳達出去的訊息可能會有某種偏差或一面倒;國內方面,執政黨想靠社會運動爭取民意,在野也須採取「仙拚仙」策略,走上街頭向民衆說明修法正當性,且論述要簡單明瞭又親民,可透過青年團、網路等管道宣傳。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