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地產業務的百強房企,爲何挖來好幾位碧桂園博士總裁?

本文由無冕財經(wumiancaijing)原創發佈

作者:方斯嘉

編輯:陳澗

設計:嵐昇

自地產陷入困局後,開發商叫苦不迭,地產高管們更是沒了去處。

有意思的是,一家浙系公司,正在大規模招攬人才,其中,碧桂園的多位博士高管被招致麾下。挖來碧桂園前高管,這家公司準備做點什麼?

這家浙系公司的掌門人是馮海良,他是浙江銅王,也是首富鍾睒睒的同鄉。

他曾在扼住房企的“三道紅線”出臺前兩年,大舉退出房地產,將資產賣給地產巨頭融信與世茂。結果是,接盤方負債累累,這家公司一身輕鬆,轉型它處,甚至一度成爲房企金主。

馮海良的決策,是偶然,還是必然?

百強房企適時退出,躲過暴雷

據“濤哥雜談”消息,海亮集團在2023年動作兇猛,並從碧桂園挖人。

原碧桂園貴西區域總裁趙冉、原碧桂園肇慶區域總裁龐曉贇、原碧桂園寧夏區域總裁張建勝、原碧桂園皖東區域總裁張銘宗、原碧桂園滇西南區域總裁彭龍等,都被招至海亮集團。

2017年以前,海亮地產是百強房企,主要分佈在長三角一帶。2016年的銷售金額爲227.1億元,位居房企銷售金額排行榜第66位。但在2017年,海亮突然宣告“退房”。

如今看來,這無疑是一次關鍵的決策。

海亮爲何退房?

2017年8月,海亮明確了將包含地產以內的六大板塊,縮減爲教育事業、健康產業、有色材料智造三大領域,海亮“退房”至此拉開序幕。

其中的標誌性事件是,海亮將旗下兩家子公司55%的股權,以28.97億元出讓給閩系房企融信地產。這兩家公司旗下項目,被稱爲海亮手上最優質的資產之一。

時任海亮地產總裁的周迪永在當時對媒體強調,“與融信的合作不意味着海亮要退出房地產,可以理解爲是我們引入了一個大股東。”採訪中,並未對項目出售的原因做出詳細解釋。

2019年,它還將地產的“現金奶牛”海亮物業全部股權,賣給了世茂集團。

結局是,2022年下半年,融信、世茂債務違約,正式宣告暴雷。而當時的海亮地產已經陸續“退房”,轉型其他業務。

有業界人士指出,2018年前後,房地產業務依靠融資拉動,挪用預收款也成了常態,因此,一些企業認爲融資成本太高,選擇了退房。

早先,海亮地產以高週轉爲主,產品佈局在二三四線城市,想必早已體驗到融資壓力。

海亮集團表示,此舉主要是爲了降低負債。“集團負債率2018年底控制在50%以內,2019年底控制在40%以內,其中有息負債率控制在25%以內,並將此有息負債率作爲今後企業發展中負債率的控制紅線”的既定目標。

不知是否出於偶然,2020年8月,房企三道紅線指標正式出臺。

如今看來,海亮的選擇是明智之舉。當時,這家企業不僅退出了房地產,還退出了產業金融。而這些板塊,這兩年幾近慘不忍睹。

挖來碧桂園博士總裁,想做啥?

挖來碧桂園前高管,海亮集團是否要重新殺回地產界了?

這還真不一定。

即便在2022年8月,融信受困之時,海亮賣給融信的資產,又重回海亮的懷抱。

融信方表示,所得款項將用於歸還銀行借款。看得出來,融信中國急需現金週轉。這看似更像一種江湖救急之舉,實質上,海亮目前並未大規模鋪開房地產業務,反而押注其他方向。

觀察幾位碧桂園前高管的去向可以看到,他們大多數分流到了海亮股份、海亮集團、海亮明康匯。

▲原碧桂園幾位總裁在海亮任職情況。

海亮股份是海亮系的上市公司,主營銅及銅合金等有色金屬加工業務。

在2023年9月,海亮股份調研活動中,海亮集團強調公司該年啓動的人才升級計劃,截至報告期,新引進的博士已經超過20位,碩士有40多名,教育背景是清華、北大、浙大、劍橋、新加坡國立等世界知名學府。

恰好,碧桂園前高管們大多是高等學院背景有博士學歷,並且,在碧桂園歷練過,具有實操經驗。

海亮集團是海亮股份的控股股東,下屬公司有海亮地產控股集團、杭州海亮置業、杭州海亮餐飲、諸暨海亮醫院等不動產業爲主。

明康匯生態農業集團成立於2012年,海亮明康匯是海亮集團旗下生鮮科技品牌,是一家以生鮮供應鏈爲核心,融合農產品銷售業務、智慧生鮮生態運營的集團公司。

簡而言之,碧桂園前高管們被招入海亮後,分流到了以總部與不動產爲主的海亮集團、以核心銅加工業爲主的海亮股份,以及農業爲主的海亮明康匯。

值得關注的是,海亮明康匯的農業佈局,與碧桂園原先的農業板塊有相近之處。

2023年,是碧桂園農業品牌成立的五週年之期,涉及包括智能農機、農場智慧管理系統、分子育種技術、產業園運營等,對上述碧桂園前高管而言,也算有所涉獵。

農業是海亮發展的重心之一,但相比之下,銅及其相關產業纔是海亮發展的核心。

不過,目前瞭解到,能進入核心主業的僅有原碧桂園貴西區域總裁趙冉,任海亮股份助理總裁分管客戶中心。

海亮正圍繞新能源產業,生產新能源相關材料。2022年1月,海亮旗下參投基金出資3.22億元增資動力電池新貴蜂巢能源。

海亮宣稱,將銅基新材料作爲公司重要發展方向,並將鋰電銅箔作爲公司進入新能源銅基材料的重要切入點。

截至2023年中,海亮在印度尼西亞設立控股子公司—印尼海亮新材料有限公司,負責年產10萬噸高性能電解銅箔項目的建設運營。另外,在2023年上半年,正加快甘肅蘭州年產15萬噸高性能銅箔材料項目建設進程。

不過,這兩年,海亮股份仍具有擴張期間的財務風險。

即使2018年,海亮集團明確喊出降負債的目標,但從債務總數額看,仍在波動式擴大。從2018年至2022年,分別爲108.3億、147.6億、159.1億、203.8億、201.1億,其中,流動負債分別爲101.8億 、115.5億 、 109.7億 、153.6億、134.1億。

目前來看,降負債仍是海亮審慎實行的目標之一。

浙系銅王馮海良,能走多遠?

談及這家企業,繞不開創始人馮海良。

他是中國首富鍾睒睒的同鄉,生於1960年,早年曾在諸暨市的湄池區供銷社工作,1985年“下海”,經營收廢鐵業務,又從事銅加工業。至2000年,海亮已成爲全國數一數二的銅加工企業。

2003年,海亮的盤管產線上已有9大系列、24個品種的產品,海亮由此一躍成爲“中國銅材王國”,馮海良也成了“中國銅人”。

期間,馮海良還涉足其他業務。2015年7月,海亮教育成功登陸納斯達克上市。他還做房地產、金融等業務。

2019年上榜《財富》世界500強的浙江企業共有5家,分別爲阿里巴巴、吉利控股、物產中大、青山控股、海亮集團。胡潤研究院發佈的《2020胡潤全球富豪榜》上,馮海良位居紹興富豪榜首位,擁有320億元資產。

海亮系一度成爲浙江第二大民營企業,僅次於吉利,高於萬向集團(一些榜單會將阿里排除在外,原因或許是阿里第一大股東是外資企業軟銀集團)。

這樣一號人物,卻在2020年宣告“退休”。

馮海良說,“現在,企業發展很健康,管理團隊也越來越強,我可以放心地離開管理崗位了。”

有趣的是,他並未交棒給家人,而是讓曹建國出任海亮集團董事局主席、海亮股份董事長。曹建國是一名職業經理人,他原先在甘肅省白銀市的西北銅加工廠任職,後轉入海亮。

▲馮海良(左)與曹建國(右) 。圖片來自海亮集團微信公衆號。

不過,馮海良並非完全放手,在海亮,還有他的家族把關人,也就是姐姐馮亞麗。

馮亞麗是家中老四,除了弟弟馮海良外,上面還有三個姐姐,一個哥哥。在海亮集團內部,她被稱作“四姨娘”。對外,她常說,“弟弟是老闆,我是職業經理人。”

海亮內部,還有馮海良的兒子馮櫓銘。2023年2月,36歲的馮櫓銘正式執掌海亮股份,任海亮集團董事局董事、海亮股份總裁。

這位年輕的接班人似乎也喜歡採用職業經理人。他曾說:“生在這樣的家庭,接班是與生俱來的義務。”在海亮集團內部,這家千億級的集團董事局成員中,80、90後佔三分之一。馮櫓銘也說,“可能大家對接班有個誤區……不是我一個人來接班。”

這也是海亮聘用碧桂園前高管等職業經理人的原因之一。

諸如楊國強,也曾期望大力發展核心主業,並涉及農業、教育業、醫療、酒店、家居、金融等產業。但碧桂園如今身陷困境。

反觀馮海良,他也以主業爲核心,半家族化半經理人化運作,並也曾涉及楊國強看中的多個產業。區別是,馮海良在某一時間選擇斷臂生存。

這樣的決策者,能比楊國強走得更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