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學霸媽媽:養育一個完整的人,不是學拼音,而是進行通識教育
文|凝媽
現在的父母都非常重視孩子的教育,把學習成績看得很重。從小就進行各種啓蒙,拼音、算術等等,就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但是孩子長大以後,到選擇未來專業方向時,卻非常迷茫。到底選哪個專業好呢?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在父母和老師的幫助下,選擇了一個專業,真正學起來卻不是很熱愛。到工作崗位上,兩眼空空,思維僵化,不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起來。以前學習成績再好,到最後也是一紙空文。這是爲什麼呢?
讓孩子成爲更好的人,不只學基礎學科,要進行通識教育
清華學霸、雨果獎得主、兩個孩子的媽媽郝景芳提到:以學習成績爲目的的價值引導不是真正的引導,真正的價值引導,是開放的、能夠思考和討論的、留有自我探索空間的,也就是讓孩子成爲更好的人。
只學習拼音、學習算術這些基礎學科,如果不注意和內在自我成長相連,孩子學到的知識就是架空的知識。
而通識教育教孩子縱覽古今中外,學習科學、人文、藝術等各領域知識,讓孩子見識整個世界和宇宙,接觸從古至今的智慧經典,讓孩子把世界裝進心裡。是以人格成長爲目標,是培養一個具有獨立思考精神的完整的人,而不僅僅是一個學習成績好的人。
郝景芳發現上學的時候學了很多學科,卻有很多問題解決不了。比如爲什麼會擔心長相、爲什麼會擔心被同學冷落。直到接觸了小說、哲學等類通識教育,纔有恍然大悟的感覺,才感覺知識課堂更貼近人生抉擇了。
現在通識教育越來越受到重視,從哈佛耶魯到清北交復,這些世界名校都在實踐。在國外,從幼兒園開始就進行通識教育,而且會花費四分之三的時間。
爲什麼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通識教育呢?
通識教育等到上大學教也不遲,孩子還小,是不是沒必要進行這麼複雜的教育?錯了,通識教育應該從孩子抓起。
通識教育能幫助孩子形成更有責任感和獨立思想的豐滿人格。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認爲,在12歲前是人格發展的關鍵時期。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完整的人格,那麼人格教育的培養要從小開始。
通識教育,可以改變孩子的知識結構和思維方式,對孩子一生髮展有深遠影響。在學齡期和學齡前,孩子的大腦和思維方式具有極強的可塑性,所以進行通識教育。
通識教育能讓孩子儘早瞭解世界各個領域,找到自己的興趣所在、擅長所在,能早早樹立個人未來目標。這樣,等到孩子上初中、上高中時,需要選擇未來專業,就有清晰的定位,不容易迷茫。
如何進行通識教育呢?
《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認爲,通識教育的核心在於自由傳統和人文傳統的傳遞,側重培養人的4種能力: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適當判斷的能力、分辨價值的能力。
所以,對孩子進行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核心,在此基礎上進行廣泛的知識學習。
方式一,培養孩子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強的孩子,不是靠死記硬背而是靠領悟學習知識,更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充滿學習的動力,一輩子都有積極向上的力量。
培養思維能力,不一定要報什麼班,而是當成一種習慣培養。
引導孩子觀察世界萬物,比如現在春暖花開,帶孩子去踏青,觀察各種花草,爲什麼顏色不同、形狀不同、氣味不同、早上和晚上也有區別。讓孩子學習對比分析,找到事物間不同的原因,探求事物的本質。
不僅允許孩子提問,還要多問孩子問題,引導孩子回答。提問就能讓孩子進行思考,讓孩子學着自己去解決問題。多和孩子交流想法,讓孩子多表達,聽孩子說完後,再告訴他更合適的詞彙。
生活即教育,讓孩子把遇到的實際問題和學到的知識結合起來,讓抽象的食物具象化。
方式二,以思維培養帶動知識學習
在思維培養的基礎上,讓孩子廣泛涉獵各種知識,成爲一個視野開闊,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人。
瞭解科技如何一步步發展而來,認識現代科技,對未來科技的發展充滿嚮往和好奇。
瞭解人類發展的歷史,認識到自己也是這個世界的一員,對未來人類文明發展充滿期望。
感受不同藝術創作形式,培養審美能力,並鼓勵孩子自由創造自己的藝術作品。
瞭解社會的運行形式,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學會與周圍的人、世界的人和諧相處。
方式三,知識學習要藉助通識類書籍
在現實生活中學習知識畢竟是有限的,不可能觀察到所有真實事物,不可能去往所有的科技館、藝術館、歷史博物館。最方便的知識來源就是書,要多給孩子提供豐富的通識類書籍。
通識類教育書籍可以從科學、人文、藝術等多個方面去選擇,像山海經、博物學、各種歷史啓蒙讀物、各種科學啓蒙讀書、各種繪畫書等等,不斷給孩子提供,讓孩子涉獵廣泛,才能把孩子的知識體系豐富起來。
總的來說,通識教育的地位要比基礎教育的地位還要高,家長一定重視起來,在孩子小時候就開始進行通識教育,對孩子一生的成長都非常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