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淡飲食加運動仍患大腸癌 醫曝做1事可降5成風險

國民健康署目前提供50到74歲民衆,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幫助及早發現大腸癌。(王家瑜攝)

65歲的林先生(左二)平常有運動習慣,自認飲食清淡,今年8月接受糞便潛血檢查結果是陽性,進一步檢查診斷爲大腸癌一期。(王家瑜攝)

65歲的林先生平常有運動習慣,自認飲食清淡,50歲起每兩年接受免費大腸癌篩檢,直到新冠疫情期間中斷,沒想到今年8月再度檢查結果竟是陽性,進一步大腸鏡檢查發現2顆息肉,切除後化驗結果爲惡性,確診爲大腸癌一期。「我本來計劃10月要騎單車環島!」由於9月纔剛開刀,不適合大量運動,他和太太改在11月開車環島,現在體力恢復如常,預計下個月還要繼續完成單車環島夢!

大腸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且近9成發生在50歲以上。國民健康署目前提供50到74歲民衆,每兩年一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幫助及早發現大腸癌。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個案當中,每2人就有1人有大腸息肉,每20人就有1人有大腸癌,因此一旦發現陽性,務必追蹤檢查。

國健署和健保署今年6月起推動「全民健保癌症治療品質改善計劃」,又稱「追陽計劃」,針對五癌篩檢陽性個案,主動提供健康指導並安排後續檢查診斷。國健署癌症防治組長林莉茹說明,截至11月15日止,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追蹤率爲78.6%,較去年同期增加6.9%。

「你的一念之間,決定可不可以成爲人生勝利組。」臺灣消化系醫學會秘書長邱瀚模指出,大腸癌篩檢陽性個案,若沒有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將來罹患大腸癌死亡率增加64%。他引述美國數據指出,下降大腸癌死亡率和發生率的原因,高達5成都是來自篩檢,良好的生活習慣只佔3成、治療只佔1成。

邱瀚模指出,雖然運動和飲食可以幫助降低大腸癌發生率,但不會讓機率變成零,因此不能輕忽篩檢。中華民國大腸直腸外科醫學會秘書長賴正大也說,自己常和病人說「你愛吃什麼就吃什麼」,並非不認同健康生活習慣,而是因爲難以落實,最重要的仍是定期篩檢,若結果爲陽性,務必就醫追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