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電影的故事要素
青春電影中嘗試塑造獨特鮮明的女性人物,對女性形象的塑造閃爍着微弱女性主義光輝,但隨之湮滅在消費主義的時代洪流之中。
電影中塑造的女性角色姿態上爲女性爭取更多的話語權,與此同時女性創作者的“性別化”固化了傳統女性的刻板形象。
在早期的青春情愛影視作品裡,女性通常以美好、溫柔、嫺靜的姿態出現,彷佛只有處於矜持和含蓄中才會吸引更多的異性的追捧。
隨着近年來在銀幕上不斷出現女性導演活躍的身影,女性導演們也試圖在銀幕上塑造不同於傳統女性的影視作品形象。
例如影片《左耳》中行動叛逆的女孩黎吧啦,她出場的臺詞就塑造了鮮明的叛女少女形象,“我就是喜歡搶別人的東西”,“你們學校的壞孩子都認得我”。她出入酒吧,娛樂廳等場所。
這些在傳統意義上本應屬於“女性禁區”的地方,卻成爲了女性導演們表現的陣地。
女性導演們試圖通過打破這樣“禁區”的限制來彰顯女性的個性話語及表達權力。
每位導演對於青春片的敘事策略運用或多或少基於自身的情感體驗與價值選擇,在當下社會複雜的文化語境之中,這些具有“小文藝”“小時代”氣質的影片文本的意義耗散在“娛樂至死?消費時代合理存在。
劉若英導演對於《後來的我們》敘事手法大膽執拗,在表象上可以理解成一名導演講述切身故事的任性執着。
青春男女的敘事聚焦,來自於女性導演們的共同的個人成長記憶。這一視角的詭魅之處在於對女性身體裸露的奇觀化功能。
“女性向”青春作品中,女性導演將敘事聚焦在社會普世的文化背景的女性中,《致青春》和《後來的我們》裡,青春背景被淡化爲一張美工的畫片。
如 80 後鄭微和 90 後方小曉形象氣質帶有指向某個固定年代的普泛性,人物特質承載着創作者隱喻性地表達特定時代的某些表徵的意圖。
作爲影片中女主角們的鄭微和方小曉外表美麗可愛,個性主動,又充滿青春朝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