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之間】郎英/隨你便,隨我便

每次料理三餐,總一個頭兩個大。孩子小時,爲顧及營養和菜色而絞盡腦汁;青春期想助其轉大人和滋補身體,同樣費盡心思。但畢竟仍是「雛鳥」,母鳥說了算,叼來什麼就吃什麼。

自從LINE闖入生活,與孩子面對面的對話愈來愈少,多半是透過通訊軟體。運氣好時,秒傳秒回,實際上多數是「靜候佳音」,我若等不及跑去敲房門問,常會換來不耐煩的「等一下」。這個「等一下」,是以小時起跳,我都快變望夫石了。

後來學乖了,不想心急如焚地等、不想吃閉門羹找氣受,就早早傳了訊息,以逸待勞等待回覆,反正時間多得很,可以慢慢等。可是我最怕等到兩個字:隨便。

「晚餐要吃啥?」「隨便,都行。」「這次聚餐想吃中式還是西式?」「隨便,都可以。」

「隨便」這兩個字,看似輕巧,實有千斤重。孩子長大後,不像小時候那麼好「罔飼」,這個不愛吃,那個不想吃,偏好的口味還會變來變去,我如果真的隨便買菜、隨意訂餐,往往會得到一籮筐的「差評」。

唉,那顆孝母玻璃心,經常碎得掉滿地。

經過幾番交手旁敲側擊,終於探得緣由,孩子愛說「隨便、都行、都可以」等字眼,竟然全是因我而起。打小生活就被強勢的老媽安排得滴水不漏,養成了「不需要想,沒得選擇」的習性,即使曾嘗試表達心中所願,也常被勸退打消念頭,自然而然對任何事產生「放棄選擇,不做決定,都隨你便」的心態。原來罪魁禍首竟是自己,自食惡果,還真怨不得別人。

所以,現在再聽到「隨便」時,不再埋怨氣惱,更不會把這心口不一的選擇當真。重新學習當一個能真心傾聽的母親,讓孩子瞭解身邊有人願意支持,可以從心所欲地做抉擇。希望孩子的「隨便」,能從很無奈的「隨你便」,變成有自信的「隨我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