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帕索里尼》8/23北藝中心登場!Tilda Swinton為服裝留下鮮活而立體的印記

《親愛的帕索里尼Embodying Pasolini》於8月23日至8月25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北藝中心藍盒子登場,這出由時尚歷史學家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構思、演員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演出、約2小時作品,首度跨出歐洲,於臺北帶來亞洲首次、同時也是獨家的演出。將劇場空間,化作全白的伸展臺,一套套出自帕索里尼(Pier Paolo Pasolini)電影的戲服,在舞臺上一一自箱中被取出,蒂妲史雲頓將自己的身體當作服裝載體,讓這些曾經僅爲一出電影裡而生的服裝,透過她的重新詮釋,以主角的身分再次鮮活起來。《親愛的帕索里尼》並由設計師方序中爲《親愛的帕索里尼 Embodying Pasolini》設計主視覺。

《親愛的帕索里尼》PHOTO by Grace Lin、Paul Chao、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2024/8/22更新

電影是具影響力的社會行動

蒂妲.史雲頓「帕索里尼在我成爲藝術家的初期,他便成爲人生的導師及創作泉源。」蒂妲.史雲頓的電影生涯始於1985年,她參演導演德瑞克・賈曼(Derek Jarman)執導的《卡拉瓦喬》入行,與賈曼的合作開啓了她往後卅年的創作核心——將電影視爲一種極具影響力的社會行動,囊括包容、倡議、浪漫、奇想、知識以及政治等精神。談到義大利電影大師帕索里尼,史雲頓說:「我相信,單單就帕索里尼存在的這件事情,就給就給予了賈曼很大的勇氣:無論是作爲詩人、知識分子、政治活動家,或是激進的電影工作者,他擁有着不可否認的國際影響力與卓越地位。」

她認爲,帕索里尼走在前端,點明瞭前路、照亮了方向;對於其後的電影人而言,在感受到嚴峻威脅的時代,在初試啼聲,嘗試着一種全新、現代、具辯證意涵電影的時候,「是帕索里尼與他的電影鼓勵着我們的創作。」對史雲頓來說,帕索里尼的藝術理念影響她甚多,「在我成爲藝術家的初期,他便成爲人生的導師及創作泉源」。

《親愛的帕索里尼》《坎特伯雷故事集》喬叟、電影《十日談》貴夫人2。PHOTO by Grace Lin、Paul Chao。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從《也許》開啓跨界創作

在電影大銀幕發光十年之後,蒂妲.史雲頓將她的藝術觸角伸向行爲藝術,1995年在倫敦蛇形畫廊一檔由她構思、演出的行爲藝術表演《也許》廣受好評,從此開啓她與不同場館的跨界合作。2012年史雲頓與奧利維耶・薩亞展開合作,首件作品《不可能的衣櫃》(The Impossible Wardrobe)便以服裝爲主題,史雲頓擔綱演繹服裝的表演者,當時她並未穿上任何一件衣服,而是藉由舉手、旋轉、舞蹈等動作,給予服裝不同的意識。

《親愛的帕索里尼》對她而言更別具意義,不僅是她和老搭檔又一次服裝主題的延伸,更重要的是結合了帕索里尼的電影,史雲頓表示,這次的演出「跨越了許多門檻,奧利維耶和我獲得接觸到帕索里尼作品收藏的機會,而我們燃起熊熊的熱情。我們深愛着這些在同一個電影宇宙裡的遺蹟,能夠與它們對話,真的令人陶醉至極。」

《親愛的帕索里尼》伊底帕斯王 皇后、電影《一千零一夜》中的貴族。PHOTO by Grace Lin、Paul Chao。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服裝乘載着時代、時間與空間的符碼

奧利維耶・薩亞:「《親愛的帕索里尼》是一場以表演形式呈現的展覽,將這些服裝從隔絕的世界中提取出來」作爲《親愛的帕索里尼》共同創作人的奧利維耶・薩亞,1995年出任馬賽時裝博物館館長,後來負責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的「時尚」展覽規畫,並於2010年起擔任巴黎時尚博物館館長,從業廿餘年來發起近卅場的演出。他指出,帕索里尼電影裡的服裝,並非是單純的時代呈現,而是透過服裝,呈現出不同的時間及地理空間,與帕索里尼長期合作的服裝設計師達尼羅・多納蒂(Danilo Donati),在其電影的美學中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布料的選擇、色彩的運用,皆爲電影增添了超越演員本身的魅力。

薩亞回憶初次見到這次演出的「服裝主角」時的感受「多納蒂爲帕索里尼創作的戲服緊密懸掛並列着,安靜如架上的叢書,它們默默地展示在羅馬的法拉尼工作室之中,這裡也是製作這些服裝的所在。主角和配角的戲服、臨演的衣服,都按照電影和製作進行分組、按章節和場景收集在一起,有些衣服在拍攝結束之後,就再也沒有觸碰過人的肌膚。」

《親愛的帕索里尼》PHOTO by Grace Lin、Paul Chao、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親愛的帕索里尼》PHOTO by Grace Lin、Paul Chao、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親愛的帕索里尼》是表演也是展覽

在《親愛的帕索里尼》表演中所出現的戲服,來自《馬太福音》、《老鷹與麻雀》、《伊底帕斯王》、《豚小屋》、《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索多瑪的120天》等帕索里尼所執導的電影,全都由二度榮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的設計師達尼羅・多納蒂設計,這些服裝不僅是電影中的道具,更是電影靈魂的一部分。他爲了呈現獨特的效果,常使用不同的材質與不尋常顏色拼接來完成服裝,再加上時時創新,如令人驚豔的立體結構垂肩花苞袖,都讓他的設計獨樹一幟、被譽爲金獎傳奇大師。

這些戲服透過《親愛的帕索里尼》這樣一場彷彿行爲藝術又像是一場鄭重儀式的表演,再度被賦予新的生命。薩亞表示,對他而言,《親愛的帕索里尼》是一場表演也是一場展覽,將這些與世隔絕的衣服自防塵罩、盒子中取出,每一件衣服都有它的個性與姿態。在舞臺上,薩亞穿着連身工作服,親自將戲服的褶皺攤開,史雲頓則是另外一位策展人,彷彿在博物館裡用她的身體當作載體展示這些服裝,進行一場爲時105分鐘的動態導覽。薩亞說:「史雲頓沒有在扮演、也不是在表演,她只是擁抱並呈現服裝本身的樣貌。」然而在這樣的重新詮釋之後,終究還是爲這些服裝再度留下鮮活而立體的印記。

《親愛的帕索里尼》電影《十日談》貴夫人。PHOTO by Grace Lin、Paul Chao。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親愛的帕索里尼》蒂妲・史雲頓與奧利維耶・薩亞來臺現場訪談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

首先感謝各位,今天看演出,也是感謝各位今天願意留下來之後參加記者會,這一次的經驗對我來說,準備很簡單,因爲我從來不會特別準備,每一次的演出,當然都有經過設計,但其實每一次的演出過程,每一場都非常的自由,有很多即興的成分存在,我跟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相識多年,我們從2012年就開始合作,大概合作了7次左右,2012年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還在擔任館長,我們跟他的檔案庫合作,在2012年作品《不可能的衣櫥》裡,那些的作品非常的脆弱,甚至無法真的穿在身上。這一次這些作品相對而言,沒有這麼脆弱,其實非常興奮,可以實際穿在身上,而不只是呈現給大家看而已,可以真正的與每一件戲服有更多互動的機會演出過程中來自坎特柏裡故事集的那一套綠色主教,與它互動的時候,特別有感覺。最困難的是索多瑪的120天的那一系列。

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

我們每一次的作品,其實都是在讚頌這些服裝他們的生命,還有每個穿着的人的生命歷程。在這一次的情況又跟之前不一樣,是因爲這些都是電影裡面的戲服,他們當初製作完之後,準備拍攝期間可能是兩個月、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可是實際上他們被真正的角色穿着的時間其實非常短,他們出現在螢幕上的時間可能非常短,有時候只有三秒,有時候甚至完全最後沒有出現在鏡頭前面。即使是主角們所穿的服裝,他們其實也只做了某些動作而已。那之後,這些衣服就沉睡在這些檔案庫裡面,所以我們這一次到檔案庫裡,很興奮,像是走進到動物園一樣,這些動物可能在裡面,沉睡了,被囚禁了很久。很想要有機會再一次出現在各位眼前。

這一次舞臺上演出,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做的這些動作都不是原來的角色或之前在螢幕上面曾經做過的動作。我們希望透過這個演出之後,賦予服裝新的生命。不過當然在演出結束之後,他們又會再度收起來沉睡在這些資料庫裡面,直到我們下一次演出。

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

我們一直在探索,這些服裝過去穿在身上的時候,從沒做過的姿勢跟動作,那些屬於未曾涉足的領域。就像在一片雪地,還沒有人踏過一樣。我們希望透過這些作品,去了解服裝還有什麼樣的新的可能性?比如它所留下的這些文物可以做爲紀念,它同時是一個入口,讓我們能夠進到過去的歷史。透過服裝的引領,或者是跟我們互動之後去探索,或者是去摸索出一條新的道路,邁向未來的新道路。我覺得我們是更貼近這個世界。這個展演的過程對我們來說,就是讓大家保持好奇心,會繼續想要看下去的動力。

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

一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是打開這個資料庫或藏品,之後,喚醒了的這些物件,我們試着去了解他們的生命,但是光是由我作爲策展人,有一個想法還不夠,如果沒有真的知識、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的動感、想法,或表演的話,這一切是不成立的。只是腦袋空想而已。所以我們每次打開之後,我們會讓她去感受,然後有不同的動作。有時候會有我會提出關鍵字,她來發揮。有時候是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提出關鍵字之後,我來跟上她的想法,這個過程,很難清楚的描述,但這就是我們在長年以來的工作過程,目前還算相當順利。其實我主要好奇的是,到底這些物件跟過去他擁有的人,他們在穿着的時候,有哪些故事?穿着的人人不在之後,他又留下了什麼故事?相對於博物館裡面其他展品,服裝是相對脆弱,能夠留存的時間也相對短許多,時尚設計師通常會用走秀的方式,每一季的新設計來說故事,但我感興趣的是,到底在這些衣服跟穿着的人之間,產生了哪些更私密的故事?是我最想探索的地方。

蒂妲・史雲頓佩戴着電影《一千零一夜》的頭飾、穿着電影《馬太福音》中角色希律底服裝的蒂妲史雲頓。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Ruediger Glatz

方序中以俐落紋理爲《親愛的帕索里尼》設計主視覺

這齣劇的臺灣平面設計,特別邀請設計師方序中透過新平面設計,爲《親愛的帕索里尼》帶來屬於臺灣演出的新形象,方序中表示,選擇這張正面清晰照片「希望能帶給臺灣觀衆一個直接俐落的視覺語彙」延伸戲服的紅,離析出的暖調爲背景色是爲了「加入了溫暖的空氣感,傳遞這些精彩作品歷經時空的變化,最後呈現在我們眼前。」字體的選擇與編排策略,則是基於「照片本身就非常具穿透力,於是利用經典文字及空間編排,強調出優雅俐落的肢體符號及深邃神情,也完整呈現精緻的服裝紋理細節。」方序中認爲「一個眼神,一個姿態,就已經完全足夠。」

設計師方序中爲《親愛的帕索里尼》設計主視覺。圖|兩廳院、北藝中心

設計師方序中爲《親愛的帕索里尼》設計主視覺。圖|兩廳院、北藝中心

《Embodying Pasolini》2023年在雅典映演時的主視覺設計。圖|Stegi Onassis

《Embodying Pasolini》2021年在羅馬映演時的主視覺設計。圖|Romaison

《親愛的帕索里尼》 是一部什麼劇?

2021年由時尚策展人Olivier Saillard構思、與Tilda Swinton合作的《親愛的帕索里尼》,這場表演,沒有劇情、也沒有事件,由帕索里尼電影中,出現過最具影響力、近30件服裝擔綱演出與Tilda Swinton在舞臺上重新賦予它們靈魂。服裝從演員的身體抽離開成爲主角,而Tilda Swinton成爲完美的載體,她隱藏在布料後面,以揭示服裝的另一面。

這是一場結合電影、時尚、歷史的華麗呈現,在義大利、法國、希臘引起熱烈迴響之後,首度跨出歐洲,於亞洲首演。

奧利維耶薩亞正在協助蒂妲史雲頓正在着裝電影《馬太福音》中大希律王的角色服裝。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Ruediger Glatz

充滿爭議的帕索里尼?

帕索里尼是20世紀義大利最具影響力和爭議的電影導演與詩人,一生拍過12部長片,獲得包括柏林金熊獎、以及坎城、威尼斯等三大影展獎項肯定以及影評人的推崇。他的作品像是《馬太福音》和《索多瑪的120天》等,在視覺和敘事上有着極高的藝術成就,還挑戰了當時的社會道德觀和審查制度。他毫不避諱地抨擊社會的不公、反對消費主義,還有對宗教、學生的批判,這使得他在藝術成就之外,也經常成爲爭議的焦點。

(左)配戴頭飾及穿着電影《馬太福音》中角色希律底服裝的蒂妲史雲頓。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onassis、photo by andreas simopoulos、Ruediger Glatz

Danilo Donati以服裝 將電影推向詩意之巔

《親愛的帕索里尼》表演中所出現的戲服,是由2度榮獲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的設計師達尼羅多納蒂Danilo Donati爲帕索里尼的電影特別設計,這些服裝不僅是電影道具,更是電影靈魂的一部分。Danilo Donati爲人熟知的作品,還包括1997年的《美麗人生》、1967年《伊底帕斯王》、1968年《羅密歐與茱麗葉》等。

Danilo Donati爲了呈現獨特的效果,常使用不同的材質與不尋常顏色拼接來完成服裝,再加上時時創新,如令人驚豔的立體結構垂肩花苞袖,都讓他的設計獨樹一幟。義大利名編劇文森索希拉米Vincenzo Cerami,曾形容Danilo Donati「既是稀有精緻的藝術家,又是感性的材料操控者」;而義大利編劇兼導演詹弗蘭科安傑盧奇Gianfranco Angelucci,也曾評價Danilo Donati的作品「徹底顛覆了義大利電影的視覺品質,把電影推向了任何一種特效都無法媲美的奇幻詩意之巔。」

Embodying Pasolini劇照。圖|onassis、photo by andreas simopoulos

Embodying Pasolini劇照。圖|onassis、photo by andreas simopoulos

《親愛的帕索里尼》 的意義?

Danilo Donati電影作品超過40部,約有40件服裝,由負責製作的法拉尼工作室Farani Workshop妥善保存至今。在工作室中散發着神秘且迷人氛圍的服裝, 被Olivier Saillard與Tilda Swinton聯手再度翻出,透過《親愛的帕索里尼》這一場彷彿行爲藝術又像是一場鄭重儀式的表演,重新賦予它們新的生命,讓曾經爲電影增色的戲服,以主角的身分躍上舞臺再次鮮活起來。

Embodying Pasolini劇照。圖|onassis、photo by andreas simopoulos

在《親愛的帕索里尼》 開展另一種可能?

這檔別開生面的演出是由帕索里尼電影中,出現過最具影響力的近30件服裝擔綱演出,散見在《馬太福音》、《老鷹與麻雀》、《伊底帕斯王》、《豚小屋》、《十日談》、《坎特伯雷故事集》、《一千零一夜》、《索多瑪的120天》等經典電影。舞臺上,他們從箱子中取出這些服裝,依序穿上或凝視它們,在觸摸與眼神中,這些服裝彷彿不是「物件」,而是栩栩如生的角色。

Tilda Swinton「當你觸摸《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帕索里尼本人穿過的服裝時,你仍然能感受到它的顫動;當談到《索多瑪的120天》的服裝時,每個人都會感受到一種令人興奮和危險的感覺。」Olivier Saillard「劇服是服裝的極致,每一件衣服只爲了一部電影而生。但我們的想法是分析電影結束後,服裝還能夠提供什麼、不能提供什麼。」

相關講座|2024臺北藝術節,北藝人物講座

講座報名

①主題|演員進入角色的儀式—談電影《索多瑪120天》的服裝造型設計

時間|8月10日(六)13:30

地點|臺北光點2樓藝文多功能廳

講者|黃文英

通常服裝與角色之間有很深的連結,服裝設計師在構思角色造型時,通常會密切思考穿這套衣服的「演員」與「劇本」中「角色」的時空背景與情感狀態,也就是角色所處的社會環境與時代背景會有很深厚的関聯。同時演員在塑造角色時也有很多面相的功課要深入探索,其中「服裝造型」就是能巧妙將演員轉化爲角色的關鍵要素之一。而演員着裝的過程與着裝後的肢體語言也是一種進入角色的儀式。

②主題|悖德與異端:帕索里尼的電影美學

時間|8.11(日)13:30

地點|臺北光點2樓多功能藝文廳

講者|楊元鈴

逆倫、淫亂、禁忌、尖刻、超激、挑釁、驚世駭俗⋯⋯,帕索里尼的電影總會被人冠以上述激烈的形容詞,讓人不敢輕易靠近。而從《伊底帕斯王》到《索多瑪120天》,帕索里尼也的確一次又一次剖開銀幕的道德邊界,挑戰觀衆的尺度極限。隱藏在這些激進影像背後,究竟是怎麼樣的創作意志?帕索里尼又是如何以悖德爲工具,打造影史罕見的異端美學?且讓我們從電影出發,一窺帕索里尼既詩意又叛逆的創作世界。

③主題|從平行到交集,從影展到現在:蒂妲絲雲頓、帕索里尼與臺灣

講者|聞天祥(講座已額滿)

④神話及其挑釁──帕索里尼的劇場實踐

時間|8.18(日)14:30

地點|臺北光點2樓多功能藝文廳

講者|鴻鴻

既是驚世駭俗的電影導演、方言詩人,帕索里尼也跨足劇場,在病中寫出堪與他晚期「神話四部曲」相互輝映的六部詩體劇本,融合希臘悲劇精神與狂歡慶典,涉及同性戀、亂倫、人獸交、階級革命⋯⋯。他的劇作理念既抵制商業性的娛樂劇場,也睥睨西方前衛劇場(如阿爾多、生活劇場、果托夫斯基),像他的電影一無法歸類,自成一格。曾翻譯、導演帕索里尼代表作《夜長夢多》的鴻鴻,將深入剖析帕索里尼的獨特魅力。

奧利維耶薩亞Olivier Saillard、蒂妲史雲頓Tilda Swinton。圖|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攝影|Gregoire Alexandre、Brigitte Lacom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