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震後迎雨季石門水庫濁度恐升高 北水分署祭多元策略因應
針對地震後鬆動的地表造成沖刷,恐引發桃園市石門水庫高濁度問題,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及各供水單位已做好相關因應準備。(北水分署提供/蔡明亙桃園傳真)
4月3日花蓮外海發生芮氏規模7.2地震後,面對即將到來的雨季,可能對鬆動的地表造成沖刷恐引發桃園市石門水庫高濁度問題,水利署北區水資源分署及各供水單位已做好相關因應準備。
25年前的921地震震撼全臺,5年後的艾利颱風重創石門水庫,不僅高濁度造成桃園18天大停水,也帶來水庫大量淤積。
北水分署表示,爲拯救石門水庫,立法院通過石門水庫及其集水區整治特別條例,首創自水庫上游至下游全面盤點檢討,透過跨機關合作執行,水庫並針對濁度與泥砂淤積問題進行大規模更新改造;阿姆坪防淤隧道於去年完工後,所有改造工作全部完成,石門水庫不僅恢復原有功能,更有信心面對臺洪挑戰。
石門水庫集水區保育在跨單位合作及北水分署努力清淤下,近年均達成維持庫容目標,尤其完成電廠壓力鋼管改造爲排砂隧道及阿姆坪防淤隧道等設施後,透過濁度監測系統適時排除高濁度洪水,有效落實還砂於河的操作。另分層取水工及中莊調整池的設置完成,更可確保水庫排淤期間提供低濁度原水維持供水穩定,石門水庫防濁韌性已明顯提升。
北水分署提到,已於石門水庫設置有攔木索,能有效攔截進入水庫漂流木,爲水庫設施維持正常啓閉功能,建構安全防護網。另也與臺水公司、北水處等單位建立穩定供水機制,並確認各淨水設備、藥品、沉澱池及蓄水池等均已整備完成。請大家安心,本分署與各供水單位全力守視水情及水庫水質狀況,朝穩定供水持續努力。
針對清淤情形,北水分署副分署長郭耀程指出,石門水庫的庫容約3.09億噸,淤積量1.03億噸,今年清淤目標450萬噸,目前以在上游陸挖粗顆粒有價料;中下游以抽泥船抽至沉澱池,含水量降低後運至臺北港再利用,後池淤泥待颱風時開閘門往下游河道還沙於河;臺洪期間另由排砂隧道水力排砂。
郭耀程說,去年完工的阿姆坪防淤隧道雖已少量運作過,但因是創新設備,未找到最佳運轉模式,尚在評估策略,預計今年底報告出爐,確定日後操作模式。1年約342萬噸泥沙進入石門水庫,年度清淤目標高於進淤量,爲使水庫永續利用,再加阿姆坪隧道找到最佳模式後,盼提高清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