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畝紅樹林“賣出”400萬元!國內總量最大、數額最高紅樹林碳匯認購在廣東簽約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鄭瑋 廣州報道

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7月26日,也是第9個“保護紅樹林生態系統國際日”當天,惠東10年期紅樹林碳匯開發權在廣東省環境權益交易所順利交易,由廣東能源集團節能降碳有限公司以超400萬元競得,交易所獲收益將用於惠東縣造林區域紅樹林的修復和管護。

據悉,本次交易創下當前國內總量最大、數額最高的紅樹林碳匯交易記錄,也開創了全國紅樹林碳匯開發權交易的先河。

紅樹林碳匯開發權是指在明確的地理區域範圍內,對海域或土地權屬清晰及約定年限內的紅樹林碳匯資源進行開發並獲得紅樹林碳匯收益的權利,進一步創新了紅樹林碳匯交易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模式。

具體來看,此次交易涉及的紅樹林造林項目位於惠東縣考洲洋、範和港以及平海內港片區,造林總面積爲204.85公頃,出讓期爲2022年8月1日至2032年7月31日。根據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出具並經專家論證的碳匯潛力覈算報告,10年出讓期內,造林項目總減排量爲4.36萬噸二氧化碳當量。

廣東省海洋發展規劃研究中心技術人員介紹,本次交易項目減排量依據2023年11月發佈的《溫室氣體自願減排項目方法 紅樹林營造》進行覈算,由於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CCER)已於2024年1月正式重啓,本次競得的標的,後續可根據市場行情,適時對競得標的通過CCER等機制進行開發,用於抵消企業自身的碳排放。

作爲紅樹林分佈面積居全國第一的省份,廣東現有紅樹林面積達1.06萬公頃,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營造紅樹林約2656公頃,修復現有紅樹林約2010公頃,在極具潛力的藍碳開發空間內,還潛藏着頗爲可觀的生態與經濟價值。

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交易以市場化方式推動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不僅精準對接生態產品供需,也實現了生態保護與碳匯經濟的雙向“增值反哺”,對引入社會資本參與紅樹林保護修復具有重要示範作用。下一步,廣東將繼續發揮海洋資源本底優勢,聚焦紅樹林保護修復及可持續利用,持續推進紅樹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着力拓寬“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轉化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