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光寶大掌櫃 林羣成生技新興教主

前光寶大掌櫃 林羣成

林羣小檔案

從2016年獲艾威羣聘任擔任美時董事長,前光寶大掌櫃林羣就與生技產業結下不解之緣!2020年底他入股臺睿、創立宜蘊醫療集團,2023年投資全福,這三個投資案,讓他一改過去扮演專業經理人的角色,轉升爲企業主,兼負勝敗榮損的重責大任。

除了掌舵生醫公司外,2022年第三季全球股市大跌時,他結合航運、壽險業和創投大咖,成立規模15億元的安富一號基金,最近則又開始募資30億元規模的安富二號基金;總計短短三年內,他已投資超過十家公司,加計臺睿、全福等,吸金已逾70億元,投資領域已從癌症、突破性新藥延伸至生殖醫學、AI智慧醫療、基因編輯和細胞治療,在在都讓他成爲生技產業的新興教主。

由於有資金的奧援,臺睿、全福不僅市值翻了好幾倍,新藥臨牀進度也加速,併成爲興櫃新藥股的新寵,不知羨煞多少新創公司!

林羣說,電子業的未來成長力道有限,但生技業卻有無限的想像空間,光是一個癌症治療的方式就日新月異;近20年來大分子藥物興起,大家認爲小分子藥物可能面臨瓶頸了,但ADC(抗體藥物複合物)興起,毒殺性強的小分子藥物就重生了;另外,像基因編輯、細胞治療和AI智慧醫療的興起,都爲產業創造新的高峰,只要標的選對,且通過臨牀驗證上市後,一個藥物就可賣20年,創新醫材至少也有10年的好景,相對電子業的競爭和淘汰率,生技業下非常迷人的產業。

不過,他也坦誠,生技業的風險也高,價值也很難評鑑;他自己看新藥公司主要看三件事,一、團隊:是不是有經驗,包括大藥廠任職經驗、曾做出新藥的紀錄。二、產品線是不是夠齊全:臺灣很多隻有一、二個藥的公司,但新藥常常一翻兩瞪眼,產品線夠齊全才能走得長遠。三、變現性:是否已經登興櫃或上市櫃,想出場才容易。

他以全福和臺睿爲例指出,臺睿總經理簡督憲專長爲藥物動力學、已成功讓十幾個藥上市;資深副總朱伊文在癌症領域,兩位都在國外大藥廠歷練過;全福創辦人簡海珊,曾在賽諾菲、嬌生及杜邦擔任主管,參與過五個新藥的臨牀試驗及產品上市申請。

全福最早是做登革熱的開發,但後來發現有東南亞團隊做得更好,很快就壯土斷腕停掉產品線。這種決策魄力與反應速度,是很多生技公司做不到的!

此外,國內生技公司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隻有一個新藥就可以開一家公司,就可以掛牌,因爲產品線太薄弱,臨牀遇到因難時就很難抉擇,只能苦撐。

反觀臺睿,即使敗血症新藥數據未達標,但「西寧特」之硒注射針劑已成功取證在臺上市,開發中六項新藥涵蓋早/中/長期開發階段,兼具利基及市場平衡,其中全世界第一個可抑制類管道形成,用於治療神經內分泌腫瘤的CVM-1118,已經收案近尾聲,預計年底完成收案,明年中數據出爐,已有多家藥廠表達合作興趣,最慢明年底敲定國際授權。

另外,全福在放棄登革熱新藥後,簡海珊就選擇乾眼症的新藥市場,她以全福獨創的胜肽平臺技術,選擇只需14天就可以知道有沒有療效的乾眼症市場,這個選題可以看出全福團隊的眼光。

全福治療乾眼症新藥BRM421三期臨牀,規劃收案732人,目前已超過500人,預計年底前完成,並可得到初步結果,明年3、4月解盲。目前已有超過20家藥廠表達授權興趣,預計數據出爐後可望拍板。

而已取得孤兒藥資格治療神經營養性角膜炎新藥BRM424,該適應症爲非常罕見疾病,預計執行的二期臨牀收案不易,因此會增設十個收案中心,並規劃兩年收50名受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