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沙盒試驗5年 自駕巴士商轉難

勤崴科技承接新北、桃園等地自駕巴士試驗計劃,圖爲在桃園測試基地,中型巴士方向盤由系統控制。記者季相儒/攝影

自動駕駛等級怎麼分? 製表/劉懿萱 圖/聯合報提供

勤崴國際科技承接新北、桃園等地自駕巴士試驗計劃。副總經理林映帆說,以臺積電南科廠區載客三年經驗,人爲事故遠比系統導致事故還高。但林也感嘆,現有運行、測試場域情境還不夠多元,業者就算想測試,縣市政府卡在沒經費、地點,資料難延續,照此下去永遠進不了商業運營。

其實,臺灣自駕車技術已達L4等級,車輛可自行轉彎、換車道、加速及停等紅燈,但我國法規尚未開放L2以上等級上路,仍須在限定場域測試。經濟部統計,目前核準十六件沙盒試驗,公部門申請的自駕巴士佔十案,其中八案已結束,僅剩二案在臺中、臺南進行。

各縣市測試技術大同小異,但場域有快速道路、夜間公車專用道及混合車道,考驗團隊技術。「新北市淡海智駕電巴」第二期就訓練兩輛巴士編組,新北交通局綜規科長吳政諺說,雙車聯動有「類捷運」效果,若能上路,可節省動輒十幾億軌道建造費用。

因應口老化浪潮、都市人口集中及運輸業司機荒等問題,自駕巴士可望成解方,二○二○年時任交通部長的林佳龍便喊出「自駕巴士國家隊」,指自駕技術、產業環境已成熟,然而四年來國家隊仍只聞樓梯響,各縣市政府往往測試完一期就沒下文,前期經費打水漂。

交通部二○一七年起推動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劃(簡稱ITS計劃),一、二期分別投入卅億、四二點八七億經費,建置智慧廊道、號誌系統、5G交通數據資料服務及車聯網等,自駕巴士是其中一環。

有官員透露,ITS計劃是包裹式預算,「只要能跟智慧、駕駛扯上關係的便納入」,花在自駕電巴的經費簡直九牛一毛,各縣市測試經費僅約一千至兩千多萬。以新北智駕電巴爲例,五年計劃中央補助一點一億,因經費拮据,淡海第二期試驗兩次流標。反觀同樣出此計劃的UMAJI遊買集App,上路兩年內黯然下架,卻花一點五億開發,自駕巴士預算顯得寒酸。

曾執行「臺北信義路夜間自駕公車」等案的臺灣智駕公司,執行長沈大維坦言,近年自駕巴士議題失寵,向公部門爭取補助往往被打槍,「上位者心態是無法那麼快看到成果」,寧可換另一個可更快剪綵題目執行。

資策會科法所數位創新中心主任王自雄說,交通部應由上而下針對自駕巴士營運規畫短中長期目標,才能引領業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