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降到15°C才能吃薑母鴨 中醫:3類人不適合食用
天氣冷颼颼,許多人喜歡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不過醫師點名3類人不適合溫補。(示意圖/達志影像)
受東北季風影響,近來天氣冷颼颼,不少民衆喜歡吃薑母鴨、羊肉爐進補暖身,不過中醫師提醒,這類型鍋物建議在15°C以下低溫時再食用,並點名正在感冒發燒、有痛風或心血管疾病,以及皮膚有狀況等三類人不適合溫補。
中醫何柏蓉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一名女性患者因爲氣溫驟降,連續吃了多天的「溫補鍋物」,出現口乾、嘴破、長痘痘等上火症狀,只好上門求診。
何柏蓉表示,臺灣冬天氣溫反覆無常,時常超過20°C甚至是25°C以上,加上現代人多數有熬夜習慣,身體容易產生虛火,不適合頻繁食用溫補藥膳,因此薑母鴨、燒酒雞、羊肉爐等鍋物,建議在氣溫低於15°C時再吃。
此外,何柏蓉也點名3類人不適合溫補,第一是感冒、發燒、嚴重發炎症狀者;其次則是痛風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不適合過於滋養、難消化的食材;最後則是有皮膚困擾,例如溼疹、蕁麻疹、痤瘡等症狀者,要特別忌口溫熱的食材,避免症狀加劇。
何柏蓉表示,針對不同體質,有不同的進補方式,例如容易感覺疲倦、工作時講話多、大量流汗者,適合喝人蔘麥冬雞湯;容易筋骨痠痛、腰痠頻尿、下肢無力者,可喝何首烏杜仲雞湯補身;眼睛容易乾澀、腸胃功能較弱者,適合山藥枸杞排骨湯。
至於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燥或心慌難以入睡者,可喝百合牛蒡排骨湯;一到冬天就手腳冰冷、平常容易頭昏眼花者,可喝由人蔘、白朮、茯苓、甘草、當歸、熟地黃、白芍及川芎熬煮的「八珍湯」,能夠補氣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