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美博物館《畫師們》揭畫作玄機 女子肖像曾被「換臉」

〈風車前的旅人〉原畫作有獸骨在圖中,推測爲後人塗改,陳列畫作並沒有獸骨,透過科學檢測才發現肉眼看不見的獸骨居然藏在畫作左下角。(曹婷婷攝)

圖爲科學檢測顯示畫作圖層下方有獸骨,只是被塗改了。(曹婷婷攝)

奇美博物館典藏上千件繪畫典藏品,歷時12年透過藝術研究史結合科學檢測,發掘畫作不爲人知秘辛;1幅16世紀臺夫特畫派作品〈裝扮爲牧羊女的女子肖像〉,檢測發現畫中女子被大幅度「換臉」。館方首度以不同視角呈現的《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全新特展,期待帶給大家更寬廣的藝術視角。

〈裝扮爲牧羊女的女子肖像〉經科學檢測發現女子面部被後人修改成爲今貌。(曹婷婷攝)

〈裝扮爲牧羊女的女子肖像〉原本的女子面容。(曹婷婷攝)

奇美博物館表示,16、17世紀尼德蘭因貿易發達、經濟繁榮,帶動中產階級興起,藝術不再是皇室貴族的專利,家家戶戶都有賞畫、買畫需求,造就供不應求的藝術市場,當時許多人紛紛投入畫師行列,除追求美學也必須考量市場需求和商業利益,進而發展出多樣且彈性的作畫模式。

館方精選58幅典藏畫作,結合科學檢測與藝術史研究,揭開尼德蘭畫師的神秘面紗。《畫師們》特展分爲4大單元,展覽入口處以古今地圖對照,讓觀衆一目瞭然近代早期「尼德蘭」指的並非「荷蘭」單一國家,而是涵蓋今日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與法國北部等地,透過展覽也能感受當年豐盈富饒的輝煌榮景。

館方表示,當時畫師爲了追求產量,成立工作坊並發展出許多高效生產的技巧,透過科學檢測可以發現,同一張畫在風景、靜物、肖像會由不同人分工繪製而成。而最讓人嘖嘖稱奇的是,很多畫作透過肉眼跟科學檢測,看的到其實是不同的畫作。

如其中1幅16世紀〈風車前的旅人〉,作品寓意具有警示意味,是要告知人們人生道路有很多風險,通常作品會有獸骨,但這幅畫卻看不到獸骨,直到科學檢測才驚覺,竟有肉眼看不見的獸骨藏在畫作左下角,乍看只是一團黑影,推測是後人不知風景寓意,也可能是收藏者不喜歡骨頭,畫師將其塗改,但這個發現也完整了作品的意義。

此外,〈果實環串中的聖露西〉經檢測也發現其實是由2幅作品拼接組成,推測是畫作年代久遠,後人修補重新繪製。

奇美博物館《畫師們:走進16、17世紀尼德蘭繪畫時代》全新特展,10月26日起展至明年8月31日。(曹婷婷攝)

奇美博物館表示,《畫師們》是奇美歷時12年研究成果,也是「臺南400」壓軸大展,除了分享畫作,更希望將大家帶進400年前尼德蘭繪畫的獨特時代背景,從藝術的角度,認識400年前世界彼端的文化。

《畫師們》展期從10月26日展至明年8月31日,爲了讓觀衆更輕鬆吸收知識、深入瞭解展覽內容,特別規畫6大互動體驗區穿插於各單元中,配合特展也規畫一系列學習活動,讓參與者化身學徒,體驗昔時學徒的工作坊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