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牀暈眩不止像地震 醫師揭「耳石症」自救法

女子起牀暈眩不止像地震,醫師揭密「耳石症」教自救法。(示意圖/AI生成)

南投醫院醫師幫患者進行耳石復位治療,暈眩症狀大獲改善,提醒治療後避免劇烈改變姿勢,預防復發。(南投醫院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南投縣女子起牀坐在牀邊突然天旋地轉,原本以爲是地震,不過她坐了一陣子暈眩狀況未改善,甚至還嘔吐,就醫發現是耳石脫落導致眩暈,接受耳石復位等治療後,症狀獲得改善。衛福部立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提醒,治療後須避免劇烈改變姿勢,預防復發。

南投醫院耳鼻喉科醫師蔡昌益表示,患者罹患「良性陣髮型姿勢性暈眩症」,就是俗稱的「耳石症」,耳石(Otolith)是一堆細小的「碳酸鈣結晶」,比沙子還細,平時包覆內耳的平衡器官中,因爲內耳的耳石脫落,跑進半規管中,當頭部姿勢改變時,耳石在半規管中滾動,引發腦部對於空間概念錯亂,誘發眩暈、噁心嘔吐、冒冷汗等症狀。

蔡昌益說,患者接受耳石復位治療,給予止暈藥,並教導簡單的「耳石復位術」,患者返家可重複多次幫助耳石復位,患者側躺牀上,頭部不能墊枕頭,保持側躺姿勢不動,從1默數到15,不會感到頭暈,再從側躺慢慢起身坐在牀邊,默數到15,若都不會感到頭暈,代表耳石已復位,患者經過治療,暈眩等不適症狀明顯獲得改善。

蔡昌益說明,有關耳石脫落的原因不明,依臨牀研究可能是過度疲勞、睡眠品質不佳或頭部外傷等因素,造成耳石脫落而引起眩暈。由於耳石脫落有復發的可能性,提醒患者耳石復位治療後,若彎腰穿鞋、仰頭喝水、擡頭看天空、翻身、起牀、躺下及轉頭等動作,都應放慢速度,避免劇烈改變姿勢,預防耳石症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