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澳島之戰:西葡帝國的珠江口內鬥
公元16世紀末,西葡聯合的伊比利亞帝國統治着整個國際水域。儘管兩種在歐洲本土聯手對抗新教勢力,卻並沒有向彼此敞開海外殖民體系的大門。因此,當莽撞的西班牙人企圖到珠江口建立據點,就不可避免的遭葡萄牙人攻擊。
雖然這場發生在淇澳島的海戰規模不大,卻能很好展示出東西方世界的四種船隻性能。
1580年 獲勝的西班牙軍隊挺進里斯本
早在1580年,由於葡萄牙王室遭遇絕嗣困境,不得不將統治權交到鄰國西班牙的菲利普二世手中。儘管幾次短促而激烈的交鋒,馬德里宮廷勉強維持住安穩局面,反過來爲新臣民開出優惠條件。即嚴格遵守1494年簽訂的《拖得離西亞斯條約》框架,絕不插足對方的海外領地,任何違規者皆要受本國法律嚴懲。
西葡合併後 仍舊遵守《託德西利亞斯條約》
然而,這樣的相對平衡並未保持太長時間。西班牙人很快就企圖利用宗主國身份,逐步將觸角由菲律賓伸向南洋腹地。除盛產香料的摩鹿加羣島外,還包括日本、婆羅洲、高棉與明朝。其中的某些區域,在《拖得離西亞斯條約》達成時尚未被探明位置,屬於法律層面的盲區漏洞。但在更多時候,類似決定完全是基於利益考量,只看葡萄牙附庸們有多少耐受度。
西葡合併 創造出人類歷史上的首個日不落帝國
公元1598年10月,一位名叫胡安的船長從馬尼拉趕往澳門,通過適當賄賂獲取廣州地方官支持。後者默許他們效仿弗朗機模式,在珠江口建立貿易據點。雖然此舉很快被澳門的葡萄牙人察覺,但任何反對都已無濟於事。因爲西班牙人坐擁秘魯的美洲銀礦,所能給出的費用實在是太過豐厚,乃至願意多支付50%的商業稅。恰逢曾擔任呂宋總督路易斯正領兵前往柬埔寨,由於在南海上遭遇十分猛烈的風暴襲擊,索性向北前往內伶仃洋暫避。於是,位於廣州和澳門之間的淇澳島,就短暫成爲西班牙人的埃爾皮納爾港。
儘管衆說紛紜 但普遍認爲埃爾皮納爾港就是淇澳島
諷刺的是,這支總數200人的西班牙遠征軍,原本分乘1艘中型槳帆船和2艘中國式帆船。前者被計劃用於支援作戰,後兩者主要負責運輸補給品。豈料通常只出沒於淺水區的槳帆船在風暴中倖存,甚至並沒有因惡劣天氣而受損。倒是被今人判定爲更適合遠航的帆船不幸傾覆,連帶着造成80名乘員葬身魚腹。因此,路易斯只能派2名屬下去澳門求助,另派2人到廣州附近採購補充物資。
西班牙人的2艘中國式帆船 因遭遇風暴而沉沒
此時,澳門的葡萄牙人已是驚弓之鳥,根本搞不清楚對方爲何行動如此迅猛。在逮捕並審問2個西班牙俘虜後,才意識到這只是一系列烏龍事件的集成。於是採取兩手準備,一面繼續派說客謊稱新來者是海盜,一面告誡西班牙人不要違反本國君主的禁令。爲了強化封鎖效果,還拒接同對方進行任何物資交換。但在這些措辭起到效果前,路易斯的手下已買到1艘嶄新的中國式帆船。他們把武器和物資都從槳帆船上搬空轉移,準話好找葡萄牙人興師問罪。
西班牙人在廣州附近又買到1艘中國式帆船
公元1599年春季,由於需要向馬尼拉方面求援,路易斯分出一些人駕駛槳帆船折返菲律賓。之所以能如此大膽,也是憑瞭解知道早期澳門並無常備艦船,連像樣的防禦設施都被明朝禁止修建。故而認爲武裝踢館十分容易,只要成功上岸就能找回場子。
由於明朝限制 早期的澳門沒任何防禦設施
奈何天不隨人願,從印度果阿開往日本長崎的年度貿易船正好抵達,瞬間逆轉兩夥人的戰力高低。儘管只是1艘小型蓋倫帆船,已經在速度、堅固程度與火力配置方面都凌駕於中國式帆船。而且澳門居民不清楚對手的槳帆船離開,非常害怕在淺水交戰中遭夾攻,又額外武裝出2艘皮划艇助陣。等到西班牙人在半路上撞見目標,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已完全落入下風。
蓋倫帆船的火力明顯強於中國式帆船
此後,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在淇澳島附近的水域大打出手。保羅船長指揮的蓋倫帆船火力強勁,但本身運載着大量貨物,又容易因風力問題影響機動。邊上的2艘皮划艇來去自如,但體積太小又裝備寒酸,根本打不動滿載西班牙士兵的中國式帆船。路易斯這邊同樣相當難受,根本沒可能靠船艏火力摧毀蓋倫帆船,又害怕返回錨地後遭打擊報復。好在廣東本地的帆船,普遍保留着大型划槳,能夠讓他們在無風環境下機動閃避。這才得以在內伶仃洋上閃轉騰挪,數次躲過對面火炮的致命一擊。
葡萄牙的武裝皮划艇 對西班牙人毫無辦法
經過數小時反覆拉扯,精疲力盡的雙方終於重啓談判。保羅要求西班牙人遵照協議永遠滾蛋,路易斯則在保證不損害葡萄牙人利益的基礎上希望留下。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大家紛紛返回原點繼續靜默對抗。直到1600年初,由於確信馬尼拉當局無力增援,這批倒黴的西班牙遠征隊才無奈返回菲律賓。但在途中一度因惡劣天氣耽擱,停靠在緊挨着澳門的浪白澳,還險些因保羅的追殺而全軍覆沒。最後一路沿海岸線逃至湛江,纔等來回程的合適風向。
西班牙遠征隊 在埃爾皮納爾的一年多內無所作爲
或許有人會感到奇怪:爲什麼西班牙人兩次選擇乘坐中國式帆船,得到的結果卻完全不同。這主要是因爲地域差異,讓不同地區的造船風格有明顯偏差。路易斯來時乘坐的2艘帆船,應該是由閩南商人開往呂宋出售的福船。相比於宋元時代的原版泉州船,更側重於在內河、淺水區活動,從而弱化了遠航屬性。後來在廣州採購的應是廣船,採用質量更好的鐵力木打造,還配有划槳輔助動力,適航性與安全性無疑更勝一籌。這些差異都與明朝時期的商業氛圍、歷史積澱有密不可分聯繫。
明朝時期的廣東船 性能應在福船之上
另一方面,這樁風波的消息傳回歐洲,引起國王菲利普三世關注。他爲帝國內部的利益均衡考慮,禁止西班牙人繼續挑戰澳門的壟斷地位。因此,草草建立不滿2年的埃爾皮納爾港,就徹底消失在歷史的記憶長河之中。次年,首批荷蘭船隊就將不請自來,從而徹底改變整片水域的貿易生態......淇澳島之戰:西葡帝國的珠江口內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