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天蓋地的期末複習策略席捲而來,你看到其中隱藏的巨大風險了嗎?
本公衆號爲一線語文教師個人原創公衆號,所有文章均爲個人獨立撰寫,歡迎點擊上方的“水寒說語文”關注。
2024年第四期(總第774期)
最近,學生要期末考試了。
然後,就看到朋友圈中各種關於期末複習策略的文章鋪天蓋地席捲而來。有針對不同學科的,也有針對不同年級的,不僅自媒體發文,很多官媒也趕一波熱度。
一個小小的期末考試,能需要多少策略,值得這麼大張旗鼓嗎?這操作着實讓我這個工作二十幾年的老教師有點兒摸不着頭腦。不過,細想想,“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也沒什麼好奇怪,因爲在很多學校類似操作已經成爲常態。只不過是如今借了社交媒體的東風颳到了朋友圈而已。
最初是下發簡單的期末考試複習範圍,然後就是期末複習策略指導,從簡略到詳細,從書面分享到口頭宣講,差不多每次期末考試都要來這麼一次。甚至不止是期末,期中也講,月考也說,幾乎到了逢考必談的程度。
有些事兒,說一次兩次,還有個新鮮勁兒,一旦說多了,就難免老生常談,令人生厭。
再談能談出什麼新花樣嗎?不能!無非就是什麼抓住教材,落實基礎;查漏補缺,對症下藥;結合情境,靈活運用;梳理知識,構建體系……再就是提醒什麼要保持平穩心態,不要太緊張,注意吃好,喝好,睡好,休息好之類的。
好像什麼都說了,又好像什麼都沒說。不過,很多家長、學生,每每對這樣的文章趨之若鶩,總希望從中找到一點兒秘訣,尋得一個捷徑。有需求,就有供給,於是形成了一個供需兩旺的“繁榮”市場。
很多事情,時間一長,大家就習慣成自然,就熟視無睹,習焉不察,就不再會有人追問這個做法合理嗎?有必要嗎?值得嗎?反正是你這麼幹,我也這麼幹,大家都這麼幹,管它合理不合理,必要不必要,值得不值得。
然而,人生畢竟有限,如果把時間都浪費在不合理,不必要,不值得的事情上,那就真的是芝麻沒撿到,西瓜也丟掉,實在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我以爲,各種複習策略大行其道的現象背後隱藏了巨大的風險。
各種複習策略大行其道,其結果常常是老師圍繞着考試來教,學生圍繞着考試來學。不考就不教,不考就不學,於是,在不知不覺中就徹底偏離了真正的學習,把真正的學習拋諸腦後了。
各種複習策略能大行其道,追根究底,是對分數的狂熱追求。學生要考出一個好分數,以此證明這個學期我學得不錯;老師也要教出一個好成績,以此證明這個學期我教得不錯。有了量化的亮眼的分數,於是皆大歡喜,以此證明又度過了一個成功的學期。
然而,常識告訴我們,學校的教育,學生的成長,還有很多不可量化部分。過度追求這可量化的分數,很可能對很多不可量化的部分造成巨大的傷害。比如,學習興趣,身心健康等等,這幾乎是人人應該知曉的道理。可因爲不容易量化,就常常被忽略,大多數人只盯着分數這個就在眼前的可量化部分來用力。
隨着鋪天蓋地的期末複習策略而來的,還有它的孿生兄弟,雪片般飛來的各科練習,做不完,根本做不完,不吃飯,不睡覺也做不完。
長此以往,育人讓位於“育分”,教育將不再是教育,學校將不再是學校,人人深受其害,人人又都難以自拔。
以上所講不過是常識,但常識並不像我們以爲的那麼強大,並不是深深紮根在每個人的心中,恰恰相反,常識很脆弱,一不小心就會被遮蔽,甚至會被湮沒,所以我們要小心呵護常識,“時時勤拂拭,勿使染塵埃”。
【自帶廣告】
歡迎關注我的新書《用減法教語文》,書中有很多能夠反映我的教育思想的鮮活課例。具體內容可以點擊下面的文章鏈接:
圖片來自網絡,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歡迎分享,若公衆號轉載,請聯繫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