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一大批深圳人,開始體驗這20分鐘......
近日,《國際環境健康研究雜誌》“公園20分鐘理論”走紅網絡:
每天在戶外待上一小段時間能夠讓人更加快樂,即便是不做運動,只是每天到公園待上20分鐘也能讓狀態更好。
關於“公園20分鐘理論”,有人說:“深圳是驗證它的最佳城市。”
深圳公園,憑什麼?
邱炫豪 攝
深圳被譽爲“千園之城”,很多人不禁會問,深圳爲什麼有這麼多公園?
這其中暗含了“公園20分鐘理論”的邏輯。
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有1290個公園。
這幾乎是一種很強勁的方式,龐大的建設數量,使得深圳公園之間的距離變短,如同織就一張大網,把人網羅其中。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而織網的材料也精心設計,以深圳灣公園爲例:
面積128.74公頃,實際包含了12個主題園。它們通過完善的步行系統、自行車系統和遊憩設施系統串聯起來。
如果想“特種兵”打卡,從早到晚完全可以實現。
深圳晚報記者 寧傑文 攝
此外,還有幾個數字也許也可以回答你,爲什麼深圳公園最能驗證這條理論。
最新數據顯示:深圳的公園分佈均好度2.09,在該榜單中居全國特大城市首位。
公園分佈均好度數值越高,意味着城市的公園越能覆蓋居住區,出門逛公園越方便。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公園雖好,但光是從家到公園門口,就得花兩三個小時車程,抵達詩意的期待最終會被消磨殆盡。
充分考慮到以上的情況,深圳已經把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提升至90%。
享受“20分鐘”的詩意,深圳人很輕鬆。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可以說:在深圳抵達詩意極其容易。這體現了深圳城市規劃的溫度。
深圳公園之於人的關係,口袋一詞很貼切。
公園總是在人們需要的時候,可以像裝在口袋裡的隨行物品,能隨時看得見、摸得着。
這就不得不提及一種特殊的綠色公共空間——共建花園,別名口袋公園。
深圳地鐵16號線盛平站-德盛園。圖源:龍崗發佈
公園型、街邊型、城中村型、住區型......多類型的共建花園隱藏在小區、學校間,抑或是被城市遺忘的邊緣空間。
它們的出現如一塊塊綠色塗鴉,正在填滿你家附近一個個“發灰”的地圖圖例。
比如在深圳地鐵16號線龍崗段:9個地鐵站點與小小的公園幾乎無縫銜接。深圳人一出地鐵口,便能走進自然放空自己。
深圳地鐵16號線愉園站-愉心園。圖源:龍崗發佈
閉上眼睛想想這一幕:忙碌了一天,從地鐵口拖着步子走出,行進幾步便被綠植包圍,世界突然很安靜......
截至2023年12月,深圳市已建成480個共建花園,其中,2023年更是超額建成130個共建花園。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不僅如此,深圳公園的規劃中,深圳人也將享受詩意的體驗感拉到最滿。
大部分免費的深圳公園“千園千景”,各具特色:
有數據總結:深圳有山的公園58座,有海的公園10座。
無論是想乘坐一趟“落日飛車”,還是登高遠眺。深圳人的備選,不止一個。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深圳中心公園、香蜜公園、深圳人才公園、光明虹橋公園、龍華音樂公園……那裡有紅飄帶翻山越嶺,有綠林環繞,鳥語花香,絲竹之聲相伴……
在一幕幕心靈放鬆的場景裡,多重感官都能被調動。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深圳的公園裡那些令人沉醉的景觀:日升日落、萬鳥齊飛、碧波盪漾、曲徑通幽......
彷彿是公園在鋼筋森林裡寫下的詩,句句都溫柔了深圳的時光。
你也可以在自然包裹的環境裡讀書,2023年底全市已建成開放公園書吧74個。
或是面朝大海,或是被綠植包裹,拿着書沐浴着陽光,一待就是一下午。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深圳晚報記者 譚雪婷 攝
你也可以漫步在乾淨整潔的綠道上,感受被清新空氣包裹的安全感。
你也可以躺在深圳千姿百態的椅子上,一動不動,聆聽鳥叫蟲鳴。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公園20分鐘,僅僅佔據人一天中的1/72。
這短暫的時間裡,大家走出了社會的轉盤,走上了自己的時針。
就如史鐵生和北京地壇公園的關係一般。
“地壇公園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在這裡找到了自己,也找到了與世界對話的方式”,他受訪時 曾說過。
深圳晚報記者 餘冕 攝
其實,許許多多的深圳人已經與身邊的公園,產生了情感共鳴:
而你與哪個公園
有着深深的情感共鳴?
歡迎評論區分享
參考資料:
《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2023)》
《深圳市城市公園綠地“開放共享場景”大數據調查報告》
採寫 | 深圳晚報記者 陸楚一
編輯 | 陸楚一
小晚送福利啦!
即日起,將隨機抽取10位
愛音樂的幸運粉絲
每人送出《遇見新海誠》音樂會
音樂會門票2張
1、進入深圳晚報微信公衆號
2、點擊“發消息”進入對話框
3、在對話框中輸入關鍵詞“新海誠”獲取鏈接參與抽獎
演出時間:4月14日15:00
開獎時間:4月11日12:00
兌票方式:4月14日14:30到南山文體中心前臺報【姓名+身份證+電話】
*注:演出當天取票請勿遲到,開獎後超過12小時未兌獎視爲放棄。
— 深小晚特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