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科大團隊蹲點奇美綠能園區 發現豐富生物多樣性

奇美實業2021年起委託屏科大團隊,於臺南善化綠能園區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16日公佈調查結果,發現次生林林冠茂密。(屏科大提供)

奇美實業2021年起委託屏科大團隊,於臺南善化綠能園區進行生物多樣性調查,16日公佈調查結果,發現史丹吉氏小雨蛙。(屏科大提供)

奇美實業2021年起委託屏科大生物資源博士班賴宜鈴副教授團隊,於臺南善化綠能園區進行動植物、土壤生態調查,至今共記錄324種植物,除人爲栽植外,共有221種植物來源爲自然傳播生長,豐富的植物相和健康土壤吸引300種野生動物在園區出現。

包含14種臺灣特有種史丹吉氏小雨蛙、斯文豪氏攀蜥等、17種臺灣特有亞種黑枕藍鶲、重陽木螢斑蛾等,以及大冠鷲、黑翅鳶等8種保育類動物,在靠近臺南科學園區和慣行農法交會的嘉南平原,生物相豐富令人驚豔。

奇美實業16日公開珍貴調查紀錄影片《太陽的禮物》,透過一年蹲點拍攝,如實記錄精彩成果。

屏科大副校長施玟玲表示,奇美綠能園區是全臺第一座樹電共生的太陽能光電廠,不僅打造生物多樣性的優良環境,也提供永續使用的潔淨能源,實踐生態共存共榮的核心價值,爲世界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賴宜鈴也說,能有這麼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可能是這塊園區提供野生動植物安全舒適、豐富食物又可以棲息躲藏的環境,在嘉南平原中猶如一個小小的生物庇護所,讓低海拔的生物種類可以有歇息生存的空間。

根據屏科大調查結果發現,即使在光電板區也有112種自然遷入的植物,以草本植物爲主,當中原生植物佔73種,大多爲臺灣南部低海拔常見的分佈植物,如鐵線蕨、龍葵、藍豬耳、酢漿草等,這可歸功於奇美採用面板基樁零混凝土與全區不鋪水泥柏油的綠色工法,且不使用除草劑,僅採人工除草養護及太陽能板清水洗淨,減少有害物質對土壤的破壞,進而形成光電板有利於植物生長的空間。

園區樹木保留區和滯洪池區也發現較有特色、少見的植物種類,如松葉蕨、木賊等,種類豐富;動物部分則發現臺灣特有瀕危的史丹吉氏小雨蛙、國際列爲極危種的斑龜,猛禽類有大冠鷲、黑翅鳶、領角鴞等,顯示園區中具有完整的食物鏈,生物多樣性佳,而穩定的臺灣窗螢和蜻蜓族羣也代表水陸域環境皆相當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