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放棄造車 牽涉美中戰略競爭

(圖/美聯社)

不久前美國蘋果公司宣佈放棄純電動汽車(EV)的開發計劃,將資源轉註入人工智慧(AI)研發,引起業界與媒體震撼。

從美中競爭角度,蘋果放棄EV的直觀理由是供應鏈不能採用中國大陸製造的電池元件。電池佔EV成本將近40%,如果不能採用廉價的中國電池就壓低不了成本。而自動駕駛的研發,如果沒有能彌補這弱點的突破,也就是能讓消費者眼睛一亮願意花高價購買的亮點,那麼即便造出來,也會像福特汽車一樣,賣一輛虧一輛。福特已經宣佈停止下一代EV的開發,直到「能夠獲利的情況下」爲止。

福特賣EV會虧損累累,是因爲競爭不過日本與韓國的進口車。豐田和現代的EV去年在北美賣得嚇嚇叫,賺得盆滿鉢滿,也讓日、韓對美國出口意外的創下新高。美國以高關稅阻止中國EV進口,卻對日、韓敞開大門,所以這不是單純的保護主義,而是戰略競爭。

美國不只阻擋中國EV,還阻擋中國電池。福特原本有意與中國的電池巨擘寧德時代合作在美國建設電池工廠,但遭到關切而喊卡。去年底,美國通過《國防授權法》明確禁止國防部採購中國電池;財政部也宣佈從2024年開始,在美國生產的電動汽車若包含中國製造或組裝的電池元件,將不再享有《通脹削減法案》提供的每輛高達7500美元的稅收抵免。或許這就是讓蘋果決定放棄造車的最後一根稻草。

中國電池有很強的競爭力,全球市佔率比日、韓高。如果美國車企大量採用,就將形成類似對中國稀土的依賴,一旦中國停止或限制出口,就可能是致命的重傷。未雨綢繆,從戰略競爭角度,阻擋中國電池進口合理。

但對美國車企來說,少了中國電池造EV就無法和日、韓競爭,只能繼續賣燃油車,然而拜登政府規畫,到2032年,全美新車與輕型卡車銷售量要有67%是EV,屆時燃油車銷量將大減。這政策如果繼續推動下去,撿到便宜的就將是日、韓車企,美國車企則可能全倒。美國又不便對日、韓EV設限,因爲拜登政府的印太戰略非常需要這兩個盟友站在美國這一邊,必須給好處拉攏,除非川普上臺。

中國新能源車的造車能力愈來愈強。因爲國內競爭激烈,家庭用車價格已經降到10萬人民幣以下,未來還可能再便宜。這種親民價格如果出海,沒有哪個國家的車企擋得住。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即曾表示,如果沒有貿易壁壘,中國EV公司能夠摧毀絕大多數的競爭對手。

2月初美國財政部代表團訪中時向中國提出警告,如果中國試圖在國際市場傾銷以解決產能過剩問題,美國與盟國將採取行動,並特別點出潔淨能源的電動車、太陽能板、鋰電池等製造業。

美國對中國EV與電池已建立起貿易壁壘,但歐洲還沒有,對電動車的反補貼調查纔剛啓動,如果美國插手而且非常可能插手,結論不利中國的可能性很高,但歐洲車企並不樂見保護主義。

如此未來的美中競爭,就轉變爲燃油車與電動車的競爭。燃油車的確有市場,許多消費者並不喜歡電動車充電時間長的不便,以及氣候酷寒電力就快速下降的威脅。電動車並非「節能減碳」最佳解決方案的質疑原本就不斷,如果川普真的選贏上臺,再宣稱「碳中和」本身是個假議題,燃油車的支持者或許會歡呼。

然而,未來真的不屬於電動車嗎?電動車能源效率比燃油車高,機械也比較簡單,幾乎不用保養。談到自動駕駛,電車也比油車匹配,否則做智慧手機的蘋果10年前不會想要造EV。即便投入開發AI,但自動駕駛不正是人工智慧運用的主要場景嗎?

不過,燃油車最大挑戰還是價格,按照中國EV降價的速度,價格壓到比油車還低是指日可待。屆時,難到政府會補貼燃油車嗎?(作者爲臺灣國際戰略學會執行長、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