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心看待疑美論

(圖/中央社資料照片)

先前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2月份公佈的民調顯示,若中國武力犯臺,不相信美軍會協防颱灣的受訪者有46.5%,相信的有42.8%,前者高於後者3.7%。2022年3月的同一民調與同一問題卻顯示,有55.9%受訪者不相信美軍會護臺,創下該民調的最高紀錄,僅有34.5%相信,創下最低紀錄;雖然疑美論在臺灣會隨着事件及中美環境的不同而有所變化,顯示疑美論確實值得研究與思考。

對於臺灣出現的「疑美論」,美AIT處長孫曉雅表示,言論自由的部分精神,就是保護「懷疑論」,AIT的工作就是消除「我不相信你」的質疑,而不是說「你說的是假訊息!」孫處長不認爲限制言論是好的方法。孫處長並認爲臺灣經歷的是一種憂心,自己夾在大國競爭與複雜地緣政治下的焦慮,這種聲音美國已經聽到很多次。孫處長一番說法,正說明臺灣需要以平常心來看待疑美論,疑美論需要的是澄清與說明,而不是把疑美論扣紅帽子,等同於親中賣臺論,因爲這無助於疑美論的處理,臺灣可以允許疑中、疑美、疑日甚至疑臺,這就是臺灣多元民主的精神。

臺灣社會有出現反中聲音,當然也會有疑美聲音,在臺疑美論者之所以會疑美,主要認爲美國是出自於自己的國家利益而非臺灣利益,然而每一個國家當然會維護自己的利益,這不足爲奇。

疑美論之所以會發生,主要的原因跟臺美之間的軍事活動有關,關鍵在於美國無法及時協防颱灣,而臺美間心理互信基礎是脆弱的,這與意識型態、認知差異與所處環境及利益不同有關,一旦兩岸開戰,直接受傷者肯定是臺灣,因此疑美論者要避戰與避險的考量。

我們可以從阿富汗戰事到俄烏衝突都讓臺灣民衆普遍對美國助臺產生信心危機與疑慮;另外,疑美論者也是反映出對美國實力及制度產生懷疑,疑美論並非全然反美論,而只是展現臺灣自己當家做主的意志展現。

此外,疑美論與美國前總統川普也有關係,川普的單邊主義及讓美國再次偉大,也助長疑美論的生成,畢竟川普的對華政策並不在乎臺灣,而是將臺灣作爲對付中國的籌碼與棋子。而美國現任拜登政府對臺灣多所介入及建議的政策,頗有以臺製中的味道,也加速疑美論在臺蔓延。

無論是基於哪一種疑美說法,疑美不等於反美,也不等於親中,我們應當就事論事,而不應一概而論,甚至把疑美論打成親中賣臺,秉持懷疑批判的精神,纔是多元民主真正的展現。但是疑美論爲何在綠營內存在不是問題卻在藍營或中間選民存在就是配合中國認知作戰,這是否有雙重標準?把疑美者打爲中共同路人,未免太簡化問題了。(中國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