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付:防範以“茶”爲名非法集資

(原標題:平安付:防範以“茶”爲名非法集資)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廣東、雲南、福建等多地監管部門都曾發佈通告提示茶產業領域有關非法金融活動風險。由於消費者缺乏對非法集資的正確認知,不法分子利用“炒茶高額回報”的幌子引誘消費者屯茶,導致“金融茶”、“理財茶”事件頻發,爲此平安付結合新型非法集資騙局案例,總結以“茶”爲名非法集資騙局四大特徵,並梳理四大典型案例,幫助用戶瞭解非法集資套路,提高警惕,捂緊錢袋子。

一、通過炒作茶產品價格進行非法集資。一些不法分子借“綠色”“健康”之名,利用所謂“權威人士”“養生專家”“流量明星”站臺,包裝提升品牌影響力和公信力,極力爲旗下茶產品宣傳造勢;同時,通過承諾銷售返利、兜底回購等方式吸引投資者,並勾連“茶托”哄擡茶產品價格,維護購買者的投資信心,營造行情火爆的假象,價格漲至高位後拋盤套現。

二、通過虛構茶產業項目進行非法集資。一些不法分子以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爲幌子,虛構建設茶葉種植基地、研發高科技茶產品、升級茶文化生態園區、打造茶旅小鎮等項目,通過舉辦項目宣傳推介會、發放宣傳資料、組織投資人實地參觀等方式向社會公開宣傳,以高額利息爲誘餌,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但籌集資金基本不用於實際項目經營。

三、通過銷售茶概念理財產品進行非法集資。一些不法分子以銷售茶葉名義,大肆宣揚茶葉的“收藏”“投資”價值,宣稱以“茶葉”作爲底層資產,包裝發行所謂“金融茶”“理財茶”,通過售後代管、售後返利,提供“提貨權益”“電子倉單”“收藏證書”等權證,但實際不進行茶葉實物交付的方式,承諾低風險、高收益、穩定增值、保本兜底等誘導社會公衆進行投資,騙取投資資金。

四、通過發行茶概念數字資產進行非法集資。一些不法分子混淆“產業數字化”和“數字資產”概念,以進行茶葉資產數字化運作名義,創立“普洱幣”等數字貨幣,並宣稱與茶葉實物資產綁定,即1枚“普洱幣”對應價值l元的普洱茶實物儲備,投資者可以通過普洱幣的升值獲取利潤,也可兌換等價的普洱茶。但實際“普洱幣”價格均由不法分子在後臺操控,先拉高價格吸收投資,然後“收割”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