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中和二歲童猝死 林奏延臨危受命研擬新冠病童腦炎應對方案

品觀點|中和二歲童猝死 林奏延臨危受命研擬新冠病童腦炎應對方案(本報資料照)

新北市中和區一名2歲男童恩恩4月14日確診新冠後突發重症,搶救6天,仍於4月19日凌晨3時46分病逝;其父29日晚發文指控,恩恩確診後高燒不退,他們多次試圖求助中和衛生所電話卻不通,打通新北消防局後又收到必須回頭和衛生局確認的回覆,前後打了4通119,81分鐘纔等到救護車。

恩恩父親質疑,在事發的4月14日當天,全國確診人數874例,而新北市是360例確診,遠低於現在的程度,爲什麼119要花這麼久的時間聯絡新北市衛生局協調收治醫院,中間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爲什麼讓恩恩等上81分鐘才坐上救護車,91分鐘纔到達醫院?他想請相關單位給真相,消失的81分鐘發生了什麼事情?

在恩恩確診當時,其父在新竹確診隔離,只能隔着視訊看着妻子手足無措,但妻子也發高燒快撐不住,兩個小孩也都發高燒。

恩恩事件讓指揮中心緊急召集兒科專家會商類似個案的救治對策,並於5月26日公佈《兒童COVID-19併發急性腦炎臨牀治療暫行指引第一版》。指引的重點是:兒童感染COVID-19後一般以症狀治療爲主,但若出現體溫大於41度、意識不佳、持續昏睡、持續頭痛、持續嘔吐、肌躍型抽搐、抽搐、步態不穩等重症前驅症狀,與任何非兒童單純性熱性痙攣可解釋的腦病變病徵時,建議應住院或立即轉診至新冠病毒重症責任醫院。

心臟血管外科專科醫師蔡明忠25日在「少康戰情室」指出,臺灣染疫兒童死亡率是10萬分之5,是日本的10倍、韓國的8倍。

接受指揮中心委託組織專家進行腦炎個案研究的小兒感染權威、前衛福部長林奏延25日也指出,因爲新冠併發兒童腦炎的個案,新加坡沒有,香港則有2例,臺灣至今累計7例,讓他忍不住想起1998年腸病毒71型大流行,造成405例重症,其中78例死亡,不少個案就是併發腦炎。

林奏延認爲,目前相關個案都是無慢性病史的健康寶寶,研判最大問題可能出在腦幹,例如病毒直接侵犯腦幹,病況纔會急轉直下;他強調,現在當務之急就是希望發現任何蛛絲馬跡,找到病況「變壞」時間點,期盼經由個案的病毒量、免疫反應或一些生物標記變化找到關鍵數據。

除了設法發現轉變的關鍵點外,林奏延強調,及早治療就很重要,由於病程變化快速,若可在急診就投藥,可能療效會比送到病房再開始會更好。

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贊同林奏延的看法;他指出,當年腸病毒剛爆發初期也出現大量急性腦炎個案,林奏延召集全國專家研擬出在腦炎發生前提前介入治療的「333」方案(3歲以下、39度持續3天),才挽救無數生命;「333」方案對於Omicron引發的兒童急性腦炎是否有效,則有待進一步瞭解。

王任賢指出,臺灣新冠病童死亡率高於香港、中國大陸等華人區,絕不能以一句「基因」就蓋括過去,指揮中心要儘快查明是否出現新冠與腸病毒共伴感染。

由於恩恩確診時,其父在新竹確診隔離無法回家協助,而且其妻也發燒,以致無法即時將病童送到醫院救治;在這種情況下,前疾管局長張鴻仁認爲,家屬因此怪防疫系統,是有道理的,因爲系統沒有給這種「意外」,第二條變通的路。

但張鴻仁也強調,防疫政策由清零改爲共存後,防疫的責任就應該逐步下放給地方政府,最後要由民衆自主防疫,說到底,如果家屬出現急症時,自己或家人能自行協助送院,就不能怪系統。

張鴻仁以醫學倫理的角度指出,當自己最親之人去世,當事人除了怪自己,就是怪別人,但實際情況可能是誰都沒有錯。

兒科感染權威黃立民醫師也發現,這一波疫情併發腦炎的時間都很快,因此家長要格外注意病童的病情變化;他建議,如果十歳以下病童持續38.5度高溫,且有抽筋、意識不清的情況時,家長就要立即送醫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