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顯示屏,挺潮啊!
出門落東西的事情誰都經歷過,鑰匙、錢包、雨傘,這些落下都還有救,可要是忘帶手機,真是什麼都幹不成。
電子皮膚的問世,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所謂“電子皮膚”,簡單來說就是直接用人體的皮膚來當顯示器,無論是追劇還是回微信,舉手的工夫就能完成。還要手機有何用?到那時候人體本身就是一部手機。
以後有了電子皮膚,手機這累贅可以甩掉了。
當然,眼下的科技水平還無法達到這麼高的程度。但是,最近已經有了不小的進展。
其中一項進展來自清華大學的張一慧團隊。3月16日,該團隊的電子皮膚新技術登上著名學術頂刊《Science》的子刊《Science Advances》封面。
這項技術首先對柔性屏來說是一種革命,當下柔性屏技術最廣泛的應用場景就是摺疊屏手機,但即便是最先進的摺疊屏手機,也只能完成單次彎折,而且摺痕還很明顯。
張一慧團隊研發的電子皮膚不僅能多次彎折,還能像橡皮筋一樣拉伸延展。
之所以具有高延展性,是因爲張一慧團隊將導線設置成了蛇形。
材料的高延展性爲可穿戴設備提供了新的思路——乾脆直接貼在人體表面,在緊密貼合的情況下能讀取到人體更多健康指標,如運動數據、心率、體溫變化等等,還能形成體感鼠標隔空對電腦進行操作。
體感鼠標,隔空操控電腦。
美國斯坦福大學華人學者鮑哲南團隊走得更遠。3月24日,該團隊在著名學術頂刊《Nature》發表了研究論文,在該論文中,鮑哲南團隊首發了一種“高亮度可拉伸全聚合物發光二極管”。
這名字看着複雜,但實際上就是一種可以拉伸的屏幕。它甚至被拉伸到原長的兩倍依然能正常工作,而且亮度還沒有明
延展的同時,還不改變亮度。
其實,可拉伸屏幕在科學界根本不算新鮮事,早在2016年,東京大學的研究人員就曾經研發出類似的屏幕,但問題是,如何處理拉伸性和導電性矛盾。以往科學家們會受困於這一步,因爲要想獲得高強度拉伸性,就要加橡膠等絕緣材料,而這會抑制導電性。
東京大學的古早版本電子皮膚,還挺……粗糙的。
鮑哲南團隊發現,把一種叫作聚氨酯的彈性塑料加入到柔性材料中,不僅不會阻礙電流,反而會獲得更好的發光效果和傳感能力。最終,聚氨酯成爲了團隊成功研發電子皮膚的關鍵。
雖然,目前這項技術還在實驗室階段,並未量產,但科技在指數級進步,連摺疊屏手機都說上市就上市了,電子皮膚量產上市也只是時間問題。
一種電子皮膚義肢,具備觸摸感應能力。
至於應用場景,那就很廣泛了。生活上,電子皮膚可以用來做電子文身,一定很潮很酷;醫療上,可以用來監測患者的身體機能數據,由於皮膚親和性,獲得的數據會更爲精準;工業上,還可以幫助機器人獲知敏感環境信息,同時賦予其機械靈活性。
就,挺酷的。
未來的電子皮膚,一定會成爲我們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爲我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