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光中/大神履凡!《繁花》一劇爆款,王氏美學攻陷小螢幕

《繁花》劇照。圖/截自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

去年末到今年初,央視八套、騰訊視頻同步聯播的《繁花》,成了整個內娛圈最火的爆款劇。原作小說拿下了魯迅文化獎和茅盾文學獎,作者金宇澄視現代化本文學指標性人物;改編劇本出自得過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編劇的秦雯;男主角胡歌,三位女主演:馬伊俐 、唐嫣、辛芷蕾……如果以上這些主創主演名單都還不夠讓你覺得嚇人,那麼只好搬出總監製兼任導演的王家衛了。

對,就是「那個」王家衛,一部電影可以拍十年的王家衛。幸好,這部三十集的電視劇,他「只」花了三年就完成交片了。理所當然的,澤東的那些小夥伴們──做音樂的陳勳奇,管攝影的鮑德熹,搞美術的屠楠,弄造型的陳頤方,顧後期的杜媛……這羣神仙下凡等級的製作陣容,帶着王氏美學一起殺進了小螢幕。

《繁花》劇照。圖/截自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

小說《繁花》的故事背景,是藉着三位主角-阿寶、滬生、小毛-的成長曆程,以兩條時間線來交錯側寫上海:主角童年期的六零年代,以及他們成長髮跡期的九零年代;當兩條時間線逐漸追上合一,故事也接近終點。王導領軍的改編劇版,大幅濃縮去蕪存菁後只留下成年後的阿寶,在改革開放後百花齊放的上海恭逢其盛,成爲在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的寶總,並與三位女子:玲子、汪小姐、李李交會出三段曖昧情愫。

《繁花》劇照。圖/截自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

攤開了說,這種將嚴肅文學改編成商業影視作品的路線,恰恰是王氏美學最能發揮所長的類型。依託原有文本的傳奇性/故事性/跌宕性「三位一體」的創作前提,將「魔都」上海近年來的時代發展軌跡、透過視覺與聽覺的復刻敘事,在在吸引越來越多觀衆在螢幕前流連忘返。雖說追求華麗奢靡的視聽氛圍,被許多正兒八經的影評人諷以『小資情調』、『向郭敬明看齊』、『消費降級』等譏笑;大量依靠畫外唸白交代本該有戲的支線故事,讓一部分觀衆覺得讓正戲少了衝突對抗;甚至在選角陣容上,大上海地區出身的演員佔了九成以上,也成了不少好事者拿來當八卦話題。

《繁花》劇照。圖/截自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

但是對王家衛來說,這些都不是事兒,畢竟對《繁花》這部作品最主要的深意就是「不響」。這個詞在小說裡出現了不下千遍、在劇集裡處處做爲場面意境,代表着「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觀衆能體會的,不需要我拍給你看;觀衆不能體會的,我安排留白讓你自省餘韻。更甚者,超過五億人民幣的製作費當中,有約一千萬都花在購買插曲版權。從傳統戲曲到近代經典、從西洋金曲到東洋情歌,你熟悉的和不熟悉的,都成爲這個故事的聲音背景。

《繁花》劇照。圖/截自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

感謝王家衛,在開年就讓我們這些觀衆有如此豐盛的饗宴;但也不免要譴責一下王導,接下來一整年的胃口也就變大了呀。

《繁花》劇照。圖/截自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

《繁花》劇照。圖/截自微博/繁花BlossomsShang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