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自遠:《月球峰會》推薦序

點擊“國家空間科學中心”關注我們吧

我認識吳季很久了,記得第一次見面是在2000年左右,我主持的一個關於探月的863計劃課題的預研項目結題評審時,吳季作爲評審專家到貴陽參加會議,我們就認識了。之後,他在“嫦娥工程”中一直負責有效載荷的工作,我們又成了同事。2017年底,他從空間中心主任的崗位上退下來之後,我們的交集雖不多,但也經常見面。前不久我看到他的第一本科幻小說《月球旅店》時,非常驚訝,沒想到他的月球情懷還是那樣深。

這本《月球峰會》是我讀過的關於月球的小說中寫得最好的一本。顯然,這是《月球旅店》的續篇,它不但有豐富的科普內容,還有非常生動的故事情節。也正是由於那些生動的故事情節,才使得科普的內容更容易被讀者接受。除此之外,我非常認同他在這本書中展示的兩個重要觀點。

首先,在人類可以頻繁地來往於地球和月球之間以後,人類的觀念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我也見到過好幾個“阿波羅計劃”航天員,他們確實和一般的、僅僅去過近地軌道的航天員有所不同。比如,和阿姆斯特朗一同登上月球的奧爾德林,他就一直在推動國際合作,包括中美之間的太空合作。他曾經在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矛盾衝突最嚴重的時候,提出過將阿拉伯航天員和以色列航天員同時送到國際空間站上去,想以此來緩和這兩個民族之間的矛盾。還有,“阿波羅11號”航天員邁克爾·科林斯在紀念人類登月40週年時曾說過:“我真心地認爲,如果世界上的各國領導人能夠從距離地球10萬英里(編者注:約16萬千米)以外的太空來看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星球的話,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政治觀將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因爲從那個距離看地球,所有那些所謂無比重要的邊界都已經不復存在了,各種各樣的吵鬧和爭論也都平息了。地球只是一顆小小的行星,它持續不斷地自轉、公轉,平靜地忽略所有分歧。一言以蔽之,宇宙中的地球所展現出來的是一個統一的形象和麪孔,它呼籲人類能夠形成統一的理解和認知,並得到統一的對待。”爲什麼他們都會這樣想呢?我想一定是當他們在那麼遠看了地球之後,感受到了不一樣的東西。我相信他們是真誠的。我對月球的關注,其實也不僅僅是科學研究上的興趣,我覺得那裡就是人類未來需要發展的方向。這個觀點和想法,吳季在《月球峰會》裡已經充分地體現了。

其次,他說到商業性質的月球基地和科學研究的月球基地,哪個在前、哪個在後的問題。我基本同意他的觀點,也許在政府投入大量經費建設載人的科研基地之前,商業性質的月球旅店就已經建設起來了。一旦商業性質的載人月球基地建立起來,科學研究基地就一定會依託它很快地建立起來。不然國家花納稅人的錢,從頭去建設這麼一大攤子,會很難。因此,我支持國家發展商業航天事業,也就是新航天事業。這個事業的發展,一定會給科學研究事業帶來新的發展。謝謝吳季用一本小說,把這個道理說清楚了。

說到技術手段的可行性,我也同意他在《月球旅店》一書中的判斷。“阿波羅計劃”都已經過去這麼多年了,人類還沒有邁出第二步,始終停留在近地軌道的空間站上。但是科技的發展日新月異,已經遠遠超過50年前的“阿波羅計劃”時期了。因此,沒有邁出第二步,絕不是技術問題,只能是經濟問題,也就是花多少錢的問題。從政治上講,美國沒有需求了,就不會再投入鉅額經費搞載人登月。如果其他國家的政府也都沒有錢去搞載人登月,那麼阿波羅登月就真的是曇花一現了。但是如果有商業公司感興趣,願意投資,那就一定能搞成,因爲技術可行性早就已經不是問題了。

一線的科研人員在離開一線以後,投身科普事業,特別是面對青少年的科普是非常必要的。因爲科學的未來是屬於年輕人的,希望他們都能夠喜歡探究宇宙,喜歡探索太空,並立志儘快實現讓人類(而不僅僅是幾個航天員)走出地球的夢想。這也是我這些年來爲什麼只要有可能,總是願意到學校去和青少年學生交流的原因。吳季通過描寫未來的科幻故事來做科普,更是一個大膽的嘗試。我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加入其中,使我們的科普事業能有更大的發展。

相信大家一定會同我一樣,喜歡這本書裡描寫的故事和那些新奇卻並非不可能實現的未來的科技體驗。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院士、天體化學與地球化學家歐陽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