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劇,居然還用20年前“穿書爛梗”?
古偶劇《永夜星河》已經成功躋身今年影視作品的熱榜。
大家的呼聲都特別高。
但是,剛打開第一集,女主角怎麼就被劈死十幾次了??
百用不爛的穿書“爛梗”
《永夜星河》改編自《黑蓮花攻略手冊》。
講的是現代女主角“穿書”後,手握劇本,與主角團的奇妙冒險(“順便”利用系統攻略男主)的故事。
好熟悉的套路??好眼熟的模式!!
2024年了,晉江的穿書老梗還能拿捏一大批觀衆。
五年前穿書的三公主陳芊芊一襲紅衣闖入“花垣城”,上線三天就封神。
一個從沒談過戀愛的七流編劇,穿書進了自己寫的故事裡,還穿進了第三集就被男主毒死的炮灰女配身上。
從服飾到妝容,雖然有着濃濃的一股地攤文學味和廉價感,也不妨礙它頻繁霸榜熱搜。
巧合的是,連男主都是同一演員飾演的《永夜星河》又帶着“穿書梗”捲土重來。
二十年前的穿書是新潮,讀者從未見過的新大陸;
十年前的穿書是熱潮,各路大神都來分一杯羹。
導演和編劇可能以爲,觀衆們就是看一部劇忘一部。
從古裝劇的“瑪麗蘇”女主到現代劇的“霸道總裁”,從仙俠劇的“三生三世”到玄幻劇的“時空穿越”,套上一層拯救世界的外殼,批量生成了當下的預製影視劇。
框架一樣,梗一樣,連營銷的標籤也一樣了。
什麼奪人妻,什麼僞骨科專業戶……就沒有他們擠不進去的賽道。
更不要說導演們用來用去的就那麼幾個演員。
永遠是那幾張熟悉的老面孔,幾個人不停地“換乘戀愛”。
相似的網紅妝容,浮誇的嘶吼式演技,加上“捅人、吐血、輪迴”三件套。
你愛我嗎?從未!隨即吐血倒地...
這些看似光鮮亮麗的元素背後,實則隱藏着創作者們的“惰性”和對市場的盲目迎合。
任何錦上添花的創作手段一旦成了“公式化”的流量密碼,它的魅力便大打折扣,甚至讓人心生厭倦。
但誰又該爲這樣的泥潭買單呢?
爲什麼衝不出老套的循環?
當前的娛樂圈,許多演員更傾向於參與那些擁有強大製作團隊、熱門IP背景或是“大女主”光環的項目,而忽視了劇本本身的質量和角色的挑戰性。
在角色賽道營銷普遍化的當下,越細分、越垂直的賽道概念,能夠讓演員更有記憶點與話題性。
這種心態導致的結果是,即便作品本身缺乏創新,也能因爲明星效應和營銷手段獲得最基本的關注度。
但徒有人設而無人物、有爽點但無邏輯。
當所有決定成敗的細節被壓縮爲幾個扁平化的關鍵詞,細水長流的愛和感動被符號化爲炒CP的工具,只剩下無腦復仇和突兀反轉,怎能不讓觀衆審美疲勞,棄劇而逃?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越來越傾向於快速消費娛樂產品,追求即時的滿足感和心理安慰。
因此,那些有着明確套路、易於理解和接受的作品往往更受歡迎。
對於大型平臺和出品方來說自然更傾向於投資那些已經被證明成功的模式。
核心創作人員只敢選擇“保守療法”,即依賴過往成功的案例進行改編或複製,而不是大膽嘗試新的題材和敘事方式。
或許他們不是不知道,真正的藝術是應該能夠觸動人心、引發共鳴的,而是習慣了簡單地堆砌各種“老梗”得來的成功,反正觀衆都會買賬。
但是說到底,還是逃不過一個“爽”字。
對讀者和觀衆來說,小說和電視劇都是一個逃離現實世界的烏托邦,一個精神寄託。
只要能戳中爽點和痛點,誰會在乎這個梗有多老。
就像有些觀衆一直在罵瑪麗蘇,但卻又能看的津津有味。
打破同質化,國產影視需要新血液
單就題材選擇上,創作者應更加關注國人的情感和審美需求。
在《永夜星河》中,編劇對女主家庭親情線的改編就得到了觀衆的認可。
寥寥幾筆就爲女主角與虛擬世界增強了羈絆。
簡單也可以走進人心。
而職場、家庭、年代劇的市場更應該精準打擊,進入尋常百姓家。
即使不能跳脫出同類劇的固有模式,但聚焦人物和細節上的小創新,同樣也能在同質化嚴重的女性題材裡脫穎而出。
最近很火的《小巷人家》就被觀衆們評爲是又一個下飯劇,新款電子榨菜。
《山花爛漫時》的評分也在慢慢變高。
角色是影視劇的靈魂所在。
要打破同質化現象,也必須從角色塑造入手。
創作者應摒棄那些單一、刻板的人物設定,轉而挖掘更加複雜、多維的角色性格和內心世界。
通過細膩的情感描繪和生動的行爲表現,讓觀衆能夠真正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樂和成長變化,從而增強觀衆的共鳴與代入感。
國產影視想要破局是一個複雜而深刻的問題,它涉及到創作、市場、觀衆等多個層面。
要打破這一僵局,需要創作者、投資方、觀衆以及整個行業共同努力,共同推動影視劇的創新與發展。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迎來一個更加多元、豐富和充滿活力的影視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