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資助學者五年竟定義不了“性”與“性別”

一羣由歐盟資助的國際學者在對該課題進行了超過五年的研究之後,仍無法對“性”或“性別”加以定義,不過卻得出結論,認爲這兩個概念今後都應當被納入所有的學術研究之中。

“GENDER-NET Plus”是一項自 2018 年起的倡議,爲來自 12 個國家的近 400 名研究人員所參與的 13 個跨國研究項目提供資金。

隨着 GENDER-NET Plus 旗下的各個項目結束,40 名研究人員於 2022 年 11 月舉行了一場爲期兩天的研討會,旨在“分享經驗、討論挑戰,並思考將性和性別納入研究的最佳途徑”,其總結以“將性別分析納入研究”爲題在《柳葉刀》上發表,共有 16 位作者。

“將性與性別的考量融入研究的所有分支,以提升準確性、提供高質量的科研成果、增強可重複性,並得出創新、公平且包容的發現結果,”7 月在線發佈的報告中寫道。報告總結說:“我們期望在所有研究中推動對交叉性以及性別整合的考量。”

儘管聲稱“研究的所有分支”都應該考慮“性和性別”,但這份報告無法給這兩個術語中的任何一個給出確切的定義。

“雖然已經採取了幾項舉措來改進科學文獻中的研究設計描述和報告,但現有的數據庫和資源通常將性別描述爲男或女,將社會性別描述爲女人或男人——這些過於簡化的表述已不再恰當,”報告中寫道,並進一步指出“應當注意避免暗示‘性別’是簡單的二元論;這樣做會歪曲人類的多樣性。”該報告表明,“性別”在側重於“生物學特徵”的研究中可能“更合適”。

同樣,該報告無法對‘社會性別’進行定義,並指出“不可能有一個標準化的‘社會性別’衡量標準”,因爲“所使用的項目和工具需要根據研究目標進行評估和確定。”

“雖然頗具吸引力,但創建一個單一的‘集中式’權威聲音(例如指南),被認爲存在教條/政治化的風險,且有悖於科學自由和辯論,”報告指出。

報告中對未來研究的建議包括:1) “爲研究目的初步對性和/或性別進行定義(並指定相關維度),” 2) “依據涉及參與者的因素對定義/語言予以限定或調整,” 3) “強調爲何選擇這些術語(以及定義、操作化等),以及它們怎樣與研究問題或發現相關,同時留意任何現實世界的影響。” 報告進一步鼓勵在提及“性別不明或不確定的”個人或羣體時使用“性別中立語言”。

該報告指出,具有性別意識的研究人員的重要義務包括“對性別問題的響應能力”、確保研究團隊的多樣性以及評估育兒假政策。該報告表明,在研究中採用多樣性、公平性和包容性做法將推動“性別敏感方法”的發展。

該報告認爲,“研究人員和知識生產者”處於“特權和權力地位”,並且被給予一定程度的信任,因此他們必須詢問他們的研究是否可能“無意中對人口或特定社區、羣體或個人造成傷害”,並進一步考慮“[他們]的研究結果可能會怎樣被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