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新法催生電池回收供應鏈 撼訊、臺塑新智能搶上車

撼訊總經理陳劍威表示,電池回收產業是可以做一輩子的生意,故決積極投入,未來將取得甲處執照。王鬱倫/攝影

歐盟新《電池法》於2023年8月17日正式生效,爲推動循環經濟,要求製造商在歐洲銷售的3C產品必須管理完整產品生命週期,加強回收電池,2027年鈷、鋰和鎳等關鍵原料回收率需超過5成,2031年起新電池需使用一定回收材料比率,新法上路也催生「電池回收供應鏈」。

繪圖卡廠撼訊與子公司撼智物聯共同投資入股優勝新能源25%股權,蘆竹廠預計下半年試量產,從磷酸鋰鐵粉( 俗稱黑粉)精煉爲碳酸鋰(白粉,爲鋰電池重要材料),臺灣可消化黑粉年產能1,000噸,另優勝奈米也技轉撼訊自有印尼廠,2025年底可消化產能將達1萬噸,。

撼訊總經理陳劍威表示,電池回收供應鏈必須在地化,比方臺灣禁止進口國外廢電池做處理,故撼訊蘆竹廠練兵完善工廠運作後,目前是先進口二次磷酸鋰鐵粉做精煉製程,鎖定臺灣內需市場年報銷300~500噸廢電池市場,該製程未來複制到投資規劃3億元的印尼廠(巴淡島),看好印尼可以處理中國大陸年200萬噸報廢電池能力,他認爲未來各地都有電池回收供應鏈需求。

不只是撼訊計劃切入市場,各電池芯大廠也紛紛規劃回收電池供應鏈,鴻海年底電池芯廠將投產,臺塑新智能爲臺塑集團投資成立的鋰電池芯工廠,都計劃也跨入電池回收事業。

臺塑新智能指出,磷酸鋰鐵電池或鋰三元電池都可以回收,利用物理法(拆解電池、回收正負極材料粉)搭配化學法(萃取珍稀材料含碳酸鋰回收)回收珍貴材料,目前臺塑新智能同有鋰三元跟磷酸鋰鐵電池「物理」跟「化學」回收技術。

撼訊從繪圖卡廠起家,撼智物聯總經理樑正之指出,優勝目前掌握化學回收技術採溼式回收工法,已取得專利的UWB530酸溶藥劑可以進行萃取碳酸鋰白粉的製程,另外也有UW860專利酸溶萃取金,UW環保放電劑做電池拆解前的放電製程。

樑正之表示,物理段的電池回收處理需要甲級廢棄物處理執照,故目前是跟同業合作,但長期也規劃在臺中投資設廠,取得甲處執照,完善電池回收一條龍業務。在取得甲處前,優勝的黑粉的供應商已跟4家業者合作,客戶端則已跟住友及松下洽談合作,目前也跟寧德時代等中國大陸三大電池芯廠送樣驗證中。

由於歐洲《電池法》上路,3年後電池銷售出去要負責回收,7年後新電池的製程中需要混和回收電池關鍵原料比率,且逐年拉高,成爲循環經濟新商機,樑正之透露,現在回收碳酸鋰粉末售價與新碳酸鋰粉相當,但長期預估二次碳酸鋰價格會比新碳酸鋰價格高60~300%。

工研院、大葉大學等產學業者都競相投入電池回收製程研發,工研院表示,目前電池回收分別以直接回收、溼法回收及火法回收三大類爲主,到2031年底,歐盟規範鋰的回收率必須達到80%,鈷、銅、鎳和鉛的回收率必須達到95%。這些回收率目標將促使回收業者放棄火法冶金技術,轉而加速轉向溼式冶金技術,因爲回收業者聲稱火法回收通常會導致大量的鋰損失,而溼式冶金則更高效地回收鋰,同時也對環境有益。

到2031年,歐盟將要求新的電動車和蓄電池中含有至少 6% 的回收鋰和鎳、16% 的回收鈷和 85% 的回收鉛。到2036年,這些目標將上升到 12% 的回收鋰、15% 的回收鎳和 26% 的回收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