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文學獎揭曉 得主爲坦尚尼亞作家古納
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於7日頒發,今年的得獎者爲坦尚尼亞作家古納(Abdulrazak Gurnah),得獎原因是因爲對殖民主義的影響,作品凸顯難民文化與大陸間的鴻溝,以及對命運的毫不妥協,文字更充滿同情心。(圖/諾貝爾獎推特)
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於7日頒發,今年的得獎者爲坦尚尼亞作家古納(Abdulrazak Gurnah),得獎原因是因爲其對殖民主義的影響,作品凸顯難民文化與大陸間的鴻溝,以及對命運的毫不妥協,文字更充滿同情心。
古納1948年出生於坦尚尼亞,在該國的桑吉巴(Zanzibar)島長大,當地在脫離英國殖民統治後爆發衝突,阿拉伯裔民衆遭受迫害,讓古納被迫於1960年代末期與家人一同逃離故鄉,並以難民的身分抵達英國。在近期退休前,古納在英國肯特大學(University of Kent)擔任英語和後殖民文學教授。
雖然斯瓦西里語(Swahili)是古納的母語,但他選擇以英文寫作,並稱居住於桑吉巴島時幾乎未接觸過斯瓦西里語文學。諾貝爾獎推特表示,在古納的文學世界中,所有事物都不斷地變化,不論是記憶、名字還是身分。在他所有的作品中,都帶着對知識熱情而展開的無止盡探索;而透過其毫不陳腔濫調的描述,世人得以一窺過去所不熟悉的東非多元文化。
古納的前3部小說《離鄉的記憶》(Memory of Departure)、《朝聖者之路》(Pilgrims Way)和《多蒂》(Dottie),都從不同角度紀錄當代英國移民的經歷。他最著名的小說《天堂》(Paradise),則描寫歐洲帝國主義者在非洲進行殖民統治時,在這塊原本如同伊甸園的邊緣土地上,造成何種重大的影響。小說以東非殖民地爲背景,英國、德國人接連來到當地,一名12歲的少年卡洛‧悠蘇夫(Callow Yusuf)被父親賣給一名阿拉伯商人阿齊茲(Aziz)作爲奴僕,他跟着阿齊茲的經商路線旅行到非洲各地,包括中非和剛果盆地等地方,男孩看着充滿部落戰爭、迷信、疾病和兒童奴隸制的非洲,瞭解了世界殘酷的運作方式。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不管是悠蘇夫或是阿齊茲,都在帝國之間的衝突下,被迫捲入這場原本與他們無關的戰爭。